速讀公民:智能投票箱棄用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政府原計劃引入可即時檢測選票填劃是否有誤的「智能投票箱」,引起外界關注私隱問題。特首李家超2024年12月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會積極吸納及認真考慮意見,局方則稱政府「樂意從善如流」,「不推動智能投票箱的應用」。
政府原計劃2025年首季修例,建議在個別選舉及界別引入「智能投票箱」,可即時檢測選票是否有效,以減少問題票和無效票。翻查資料,政府2023年區議會選舉宣傳片中,曾在指定投票站展示及簡介供自願選用的選票檢測機,當時用於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該機外觀類似投影機,根據宣傳片,選票填劃的一面向上,檢測機會顯示已讀取投選數目,有效票會顯示為「選擇總數正確」。
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批評智能投票箱建議「無謂」,投白票是個人選擇,日後若「響鐘」會影響私隱、嚇怕選民,同時關注票箱會否辨別選民投票選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前院長卜約翰指出,票箱一般設在獨立投票間以外,若在眾人面前提醒選票無效,可能導致私隱問題。「如果投票箱『嗶嗶嗶』地響,拒絕接受選票,但你是想投白票,然後重新投票,那怎麼辦?」他說,倘投票站無鏡頭,票箱不會記錄選票選擇,料能保障私隱,惟不知具體細節。
卜約翰說,外國主要將智能投票技術應用在幅員廣闊地區,本港過往誤投白票或廢票的選民不多,未見輿論要求引入智能投票箱,質疑有否實際需要。他說使用電子技術增加風險,一旦故障反而影響選民投票權,認為建議弊多於利。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2024年12月17日回覆《明報》查詢說,聽取議員意見和社會聲音後,樂意從善如流,決定在稍後的選舉安排中如有需要,將繼續使用選票檢測機供選民自願使用,而不推動智能投票箱應用。局方稱,政府十分重視社會各界對政府施政的意見,會實事求是考慮施行政策。
狄志遠說,當局原先說確保選民投票無誤的出發點不壞,但令問題複雜及引發擔心,認為可透過加強公眾教育等處理。他稱事件反映立法機構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官員及議員考慮出發點有落差,事前早一點溝通和討論有助避免尷尬。
(主要學習重點: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使用科技的道德操守)
■知識增益
立會年底選舉 選委會多席待補
立法會換屆選舉2025年底舉行,選舉委員會1500名委員負責提名候選人及選出40個選委界議席。選舉事務處總選舉事務主任陳淑華2024年12月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表示,共有89個選委席位出缺,需補選填補,將於立法會選舉前舉行,另有8席選委空缺要透過提名填補。
選委界議員馬逢國質疑,2026年換屆的選委會於2025年舉行補選是否值得,又關注為何具憲制地位的立法會議席可一直懸空,選委卻要補選。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彌j調,立法會換屆前填補選委會空缺是法例要求。
●模擬試題
1. 根據資料,指出立法會議員及學者對「智能投票箱」的關注。(3分)
2. 參考資料,解釋使用電子技術可能增加選舉不公平風險的原因。(4分)
3. 「參與選舉是個人對社會及國家的承擔」,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這項說法。(8分)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