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經濟:房委料建屋費連升4年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房委會2025年1月公布財政預算案,預計2025/26年度綜合運作盈餘154.18億元,較2024/25年度修訂預算92.45億元多逾60億元,並預計建築開支連續4年上升,2028/29年度將增至485.63億元,較2024/25年度升73%;而過去4個年度公屋和居屋平均每伙建造成本分別升59%和27%。房委會稱建築開支未來繼續是最大財政支出,除了調高資助出售單位比例以增加相關淨收入,未來一年將全面審視成本,為新建項目尋找節省成本方法。
公營房屋建築開支持續上升,由2024/25年度280.16億元,預料至2028/29年度升約73%至485.63億元,原因包括建築成本上漲。房委會財務小組委員會主席麥萃才稱,2023/24年度公屋及居屋平均每伙建造成本分別97萬及115萬元,較4年前增59%及27%。
房委會未來10年需建30.8萬個單位。被問財政會否出現危機、如何控制建築成本及會否上調居屋售價等,麥萃才稱未來數年房委會財政狀G「可以」,將審視如何降低建築開支,包括組裝合成建築法 (MiC)。他承認建築開支增加帶來挑戰,但現階段按機制釐定居屋售價可蓋過建造成本,暫不會調整機制,但未來會檢視。
(主要學習重點:經濟全球化)
■基礎知識
Q:為什麼政府要建設公屋?
A:1950年代,因內地政局變動,很多人湧入香港,導致寮屋激增。寮屋除了可能非法佔用政府土地,居住環境亦十分惡劣。1954年石硤尾發生木屋區大火,政府興建徙置屋h安置災民,隨後演變成現在的公共租住房屋。公房旨在向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價格相宜、較安全的房屋,為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Q:政府還有什麼協助市民置業的計劃?
A:香港有居屋、綠置居等不同協助市民置業的計劃,通常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提供。(表)
■相關數據
.未來5年房委會及房協公營房屋預測興建量(圖)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