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公民:內地「兩新」補貼

[2025.02.13] 發表
內地2025年實施「兩新」政策,消費者以舊換新購買冷氣機可獲最多2000元補貼。
內地積極提振市民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為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內地2025年實施「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市民購買6000元(人民幣,下同)以內的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手環等數碼產品,補貼標準為售價15%,每人每類產品可獲補貼一件,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

家電產品方面,2025年將微波爐、淨水器、洗碗機、電飯煲等4類家電產品納入補貼範圍,同時雪櫃、洗衣機、電視、冷氣機、電腦、熱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煙機這8類家電產品亦繼續納入。個人消費者購買上述12類家電中2級能效或水效標準(較慳電和慳水)的產品,補貼標準為售價15%;效益最高的1級能效或水效產品,補貼標準為售價20%。每人每類產品可補貼一件(冷氣機最多可補貼3件),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2024年已獲補貼者,2025年可續獲補貼。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2025年1月表示,2024年「兩新」工作激發消費活力效果明顯。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長李剛指出,2024年超過3600萬名消費者購買八大類家電產品共5600多萬台,帶動銷售額2400億元;家裝廚衛「煥新」活動帶動銷售相關產品近6000萬件,銷售額約1200億元;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過138萬輛,帶動新車銷售超過37億元。

(主要學習重點:人民生活素質的轉變與提升)

■知識增益

2025九大經濟任務 振內需化風險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刊於2024年除夕《人民日報》的文章列出2025年9項重點任務,首項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提到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政策發力的重要方向,要實施提振消費專案行動。

韓文秀稱,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完成,預估中國內地經濟成長約5%,2024年10月以來,房地產市場成交數量、價格均出現正面信號;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小型金融機構風險正有效緩解與管制。韓指出,內地經濟仍面臨一些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從國際看,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保護主義上升,外在環境變遷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

●模擬試題

1. 參考資料,說明「中國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3分)

2. 根據資料,解釋內地政府提出什麼措施解決上述問題?(4分)

3.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評估資料提及的措施對解決內地內需不足的成效。(8分)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9期]

更多教育
速讀公民:智能投票箱棄用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政府原計劃引入可即時檢測選票填劃是否有誤的「智能投票箱」,引起外界關注私隱問題。特首李家超2024年12月稱政... 詳情
議題close-up:參與國際iGEM競賽 中學生擴闊眼界
【明報專訊】香港政府積極推行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以應對未來社會對創新科技人才的需求。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 詳情
中外人物:印尼重金屬女子樂隊 Voice of Baceprot
【明報專訊】搖滾和重金屬音樂予人反抗、反叛的意味,與感覺保守的伊斯蘭教徒像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在逾八成人口為穆斯林的印尼,卻有3名虔誠伊斯蘭... 詳情
衛生快訊:反式脂肪
【明報專訊】反式脂肪或反式脂肪酸是來自工業生產或天然來源的不飽和脂肪酸。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每年逾27.8萬死亡個案可歸因於攝取工業生產的反... 詳情
【明報專訊】1. 是 2. 否 3. 是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