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政府撥款調整幅度 稱不會削人手 葉玉如:辦醫學院經費龐 願付出
【明報專訊】面對財赤,政府早前明言可節約教育開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昨表示,有待當局公布具體資助經費調整幅度,又提到成立第三間醫學院需很多經費,認為本港醫生短缺,「大學自己也願意付出,幫助政府做這件事」。距離遞交新醫學院建議書尚餘約一個月,葉稱團隊正撰寫建議書。
撥款佔收入近半 盈餘多有既定用途
根據科大2023/24年度《財務報告》,該校年內錄得14.5億元盈餘,當中「政府資助及撥款」收入約35.6億,佔收入約47.4%。
學界近日討論大學可怎樣開源節流。科大會否調整學費以增加收入?葉玉如昨在傳媒春茗說未有定案,又稱大學盈餘已有既定用途,強調校方不會因調整撥款而削減人手。副校長(行政)譚嘉因補充,大學盈餘逾八成已有預定用途,如預留作教學、研究及建設等。
有校方高層指出,當局正茪O建立「留學香港」品牌,「無理由在教學方面減(撥款)」,稱校方將透過籌款以盡量減少對大學的財政影響,形容籌得愈多愈好,「無論由捐予學生的10萬元獎學金,還是幾億元,(科大)同樣積極籌備」,但承認「大環境」財赤會影響捐款收入。
高層擬多籌款 盼調整設限期
另一校方管理層認為政府「最好不減」撥款,科大有眾多研究項目,為本港科研發展及人才培養帶來即時幫助,但稱理解政府現時財政緊絀,盼當局調整大學撥款屬短期安排,並設限期。該人士亦稱,本港正推動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我們在外面宣傳香港環境多好、教育質素多好以吸引人來,如果(現在)傳香港教育減少資助,不多不少都有影響」。
對於中美角力有否影響科大與美國院校合作及招聘,首席副校長郭毅可稱,美國是全球科技發展最重要的國家,中美科學合作非常重要,科大重視與美國發展學術交流,去年校方亦與美國頻繁交流,逾百名教授和學生互訪。
郭續稱,科大未來茪O發展包括生物醫學、人工智能及芯片等六大領域,將持續全球招聘學者,強調沒地域限制及重視國際化。談到美國收緊對華晶片等技術管制,有校方管理層舉例內地很多晶片廠正急起直追,又說目前科大與美國各大學合辦的學位及項目暫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