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建商短中期信心下滑 三成料工程量不足生存
【明報專訊】香港建造商會昨日公布最新「建造業營商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承建商普遍對建造業短期及中期前景不樂觀,受訪會員公司對業界短期(1至2年)及中期(2至5年)前景評分明顯下跌,分別5.0分及5.7分(最高10分),跌至新冠疫情後新低,整體面臨建築成本上升、人力資源老化、法例法規不斷收緊共3項挑戰。調查顯示有28.1%會員公司預計未來工程量及溢利不能支撐公司生存,較去年增約10個百分點,另41.3%認為可支撐公司生存。
短期中期營商信心疫後新低
香港建造商會去年11月至12月向237間會員公司發問卷,約半數回應。調查顯示,受訪公司對業界長期(5年以上)前景信心評分達6.5。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稱,現時私人投資的工程減少,政府工程亦無法完全填補缺口,導致工程量下跌;逾七成會員公司認為未來12個月最大經營困難是工程量不足。
翻查前年同期調查,近半數會員公司反映未來12個月面臨人力資源和資金周轉、主合約風險與法規相關問題;當時並無受訪承建商反映工程量不足。
近半指大工程動輒數十億 盼分拆招標
林健榮表示,長期而言,行業生態面臨大型工程招標趨勢及機制、人力資源老齡化兩大挑戰。現時大型工程採用「設計及建造」合約方式,即業主將項目交給單一實體全面負責直至項目完成。他說近半會員公司提及,大型工務工程動輒涉及數十億元,中小型承建商無法參與,期望政府能將大型工務工程項目分拆推出及招標,並改善程序以提高建築項目的審批效率。另外,他建議政府改善行業現金流、加快中期付款及改善預付款項程序。
林又稱,近八成會員公司認為建造業工人持續老化,人口又不斷減少,招工成本增加,亦有逾六成受訪公司表示工人老齡化會導致生產力下降,惟暫只有政府工程、超過10億元工程才可申請輸入勞工,此舉對現狀無幫助。
商會促放寬輸勞至部分私人工程
根據商會去年11月21日的建造業勞工需求調查,當日有逾3.7萬人開工,當中46%年過60歲。林健榮稱,現時每日地盤中有兩三千名勞工達70歲以上。他促請政府推動與內地勞工技術標準、技能及資格互認,放寬輸入外勞至部分私人工程,並容許引入地基鑽探工等急需人手的工種,令同一公司不同項目可靈活調配輸入勞工。此外,他認為應加強人力培訓,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