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律師會社區服務獎 莊耀洸:做義工成習慣
【明報專訊】港人生活忙碌,本身為非執業律師的教育大學高級講師莊耀洸投身義務工作多年,近年以導賞形式「現身說法」,今年獲律師會頒「公益法律及社區十年服務嘉許獎」,讚揚他長期投身公益法律及社區服務。莊耀洸說,做義工已成為生活習慣,「港人好忙,如果每每都要做了某些事再做義務工作,如排到最後,就等於不用做」。
為失明者導賞遊終院 講解權益
莊耀洸接受訪問時說,過去多數以講座形式講解法律,近年多了用導賞形式講解法律或參與社區服務,講解背後故事和增加趣味。他舉例,曾協助盲人輔導會到中環終審法院和匯豐總行外參觀,在終院摸到石柱,「摸到法治好堅實、好硬淨」。他說,向盲人導賞難度雖然大很多,但親身參觀可趁機講解平等或法治原則,例如終院目前仍全數由男性組成。
他稱,社會對認識法律議題一直有需求,自己對法庭判辭很有興趣,但公眾往往不知道判辭內容,覺得很可惜。他多結合時事以增加聽眾興趣,例如早前討論強制舉報虐兒,或新冠疫情期間不時講解限聚令,都屢次獲非政府機構邀請出席講解。莊說做義工有滿足感和快樂,慢慢成為生活必然部分及習慣,比喻即使「好忙的人,都會做運動」。
多間國際大行也獲特別嘉許。獲傑出公益律師行獎的霍金路偉律師行的合伙人Byron Phillips說,該行律師設定每年要至少做25小時義工的目標,並會影響薪酬評估。獲傑出公益法律服務律師行獎的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律師黎子進說,該行鼓勵員工每年至少用20小時在義工。他舉例作為企業律師,也會為社會服務機構審視公司章程、財政或捐款政策等,改善企業管治。
申請嘉許15年增5倍
獲特別嘉許多元共融的歐華律師事務所,律師陳俊達說該行沒有強制目標,但鼓勵律師選擇有興趣的公益法律項目,近年也多了義務代表跨性別人士或同性婚姻的平權個案。
律師會自2010年起推出公益法律服務及社區工作嘉許計劃,嘉許參與義工的律師及律師行。律師會副會長黃巧欣表示,今年計劃踏入第15年,收到428份申請,是創立時的6倍,而歷來570間律師事務所獲認證,佔全行超過三分之一。
明報記者 林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