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非洲爆發猴痘 世衛再發最高警示
【明報專訊】非洲部分國家最近爆發mpox(monkeypox,舊稱猴痘,圖一)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8月14日宣布再次把mpox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科學家尤其關注mpox新變種快速傳播及其高死亡率,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稱mpox可能在非洲以至其他地方進一步傳播,令人非常擔憂。
PHEIC屬世衛所發出的最高級警示,旨在加快研究、資助、採取國際公共衛生措施及合作遏止疫情。世衛對上一次宣布mpox列為PHEIC是2022年7月,直至2023年5月解除有關警告級別。
非洲兩年半逾3.8萬宗 1456死
由於非洲的mpox感染病例正以驚人速度蔓延,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Africa CDC)8月13日已宣布mpox為非洲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據Africa CDC數據,非洲地區自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4日已錄得逾3.8萬宗病例及1456人死亡。單在2024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有至少逾1.4萬宗病例,524人病逝,數字已超出2023年總和。
新變種病毒死亡率高
剛果(金)的mpox疫情起初由1型病毒株引起,及後所衍生、死亡率較高的1b型引發的病例自2023年9月急升,甚至超過2b型病毒株造成的病例,並擴散到鄰國如肯尼亞。瑞典2024年8月亦證實首宗1b型mpox個案。
譚德塞8月26日表示,相信剛果(金)和鄰國爆發的猴痘疫情可控且可遏止,但需要全面及可協調的行動計劃。世衛同日啟動全球戰略準備和應對計劃,以通過全球、地區和國家的協調努力,阻止mpox傳播,並於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採取應對行動。行動料需約1.35億美元(約10.5億港元)資金,世衛發出募捐呼籲,同時會從緊急儲備中調撥約150萬美元(約1170萬港元)。
■知識增益
認識mpox
病原體及命名
mpox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958年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發現,並以此命名。該病毒也可在多種動物身上發現,最常見於齧齒動物。人類感染個案最早於1970年在剛果共和國出現,自此該疾病稱為「猴痘」。世衛2022年11月建議使用mpox作為monkeypox的同義詞,亦建議其他組織遵從有關建議,避免污名化。
症狀
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患者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然後出現皮疹,有性生活的成年人可出現不明原因的生殖器、肛門或口腔病變(如潰瘍、結節等)。
傳播途徑
當人與受感染的動物或人密切接觸(如觸摸、性行為)、或受污染的物件接觸,便可能受感染。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或直接的體液接觸,亦可能令病毒人傳人。
治療
患者通常會自行痊癒,死亡率介乎1%至10%。歐洲藥品管理局2022年批准一款抗毒藥物,但尚未被廣泛使用。
預防
目前有疫苗預防,其一是適用於預防猴痘和天花(smallpox)的JYNNEO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