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增街坊鄰舍頻生糾紛 律師建議互相溝通免爭執升級
【明報專訊】隨着城市人口的增長,鄰里之間發生矛盾的情況也更加頻繁。有時這些爭執迅速升級,結果要上法庭才能解決,有時甚至涉及傷人的刑事案。為此有人身傷害律師提供一些「貼士」。
鄰里糾紛有不同類型,包括噪音投訴、養狗問題、樹木過度生長、排水造成財產損失以及圍欄等問題。
在密西沙加市執業的人身傷害法資深律師哈特(Rajiv Hate)表示,如有市民與鄰居發生嚴重糾紛,可查閱當地有關財產和個人隱私的規章制度和權利,或聯繫市政官員、律師、警察或其他當局。但哈特建議市民先互相溝通,保持冷靜,避免鬥爭升級。「我總是說第一步是嘗試友善地解決問題。歸根結底,這是當事人的鄰居,這種關係將持續下去。」
他建議嘗試妥協,理解彼此的觀點,如有必要,讓第三方(例如另一個鄰居)參與其中。「但最終如果導致威脅、襲擊或損害,那麼你有權讓市政當局、警察介入,或可採取法律行動。」
哈特說,法律訴訟有多種類型,其中滋擾侵權(tort of nuisance)是指鄰居對當事人的財產使用或享受樣造成「實質或不合理的干擾」。其次如有財產受損,則可提出疏忽索賠(claim for negligence)。
第三種是侵犯獨處權行為(tort of intrusion),這是在沒有合法理由的情況下故意或魯莽地侵犯一個人的私人事務。一個理智的人會認為這種行為是有高度冒犯性的,會造成痛苦、羞辱或痛苦。在嚴重情況下,可以索賠。
哈特表示,鄰居的精神滋擾也可能造成損害,如這種行為是惡意或故意,則可能會受到懲罰。
「對財產造成的滋擾、損壞或侵擾獨處愈嚴重,有過錯的人可能需要支付的損失就愈大。當鄰居不斷抱怨時,有時最好的行動就是不採取行動,只要沒有發生任何非法或不當行為。」
實在忍無可忍時才考慮採取法律行動。
「捲入代價高昂的法律訴訟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採取這一步前,應認真考慮這一點。但如你不確定自己的權利或選擇,尋求法律建議通常是一個好方法。」
如決定採取法律行動,哈特建議事主紀錄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為解決問題所做的努力。
公開錄音是允許的,但如果你在不告訴對方的情況下偷偷錄音,隱私權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
哈特說,為了從一開始就避免與鄰居發生糾紛,要記住這條規則。
「盡量避免參與對鄰居財產造成損害,或導致他們無法享受自己財產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