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撒瑪利亞會13載 睹兩代撕裂青年自殺率升 曾展國:救垂危學生 先改變成年人
【明報專訊】每逢9月開學,往往是學生自殺高危期,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前總幹事曾展國每年陪茞騍鬩リl開學,直至上月離任。已移居外地的他在離港前接受本報專訪,說開學前離開,最放不下年輕人。自2011年加入「撒記」,他最深刻亦最遺憾的是任內年輕人自殺率不斷上升,曾多次出現學生自殺潮。他認為過去10年社會事件令年輕人與成年人之間的信任斷裂(disconnect),愈撕愈深。「年輕人在努力尋找自我價值,社會卻不斷破壞別人建立的價值……很多人走上絕路,正是因為無法面對迷失自我價值的痛苦。」
「勿太早改變成我們模樣」
今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曾展國寄語香港不要再用「I檹s煲糖水」,社會觀念不變,兩代信任危機未解,盲目灌輸正能量只會「愈煲愈苦」。他認為要救已站在邊緣的年輕人,比起改變年輕人,改變他們身邊的成年人或更有效。「我們要學習,不要太早將年輕人改造成我們的模樣。」
高考前老師自殺 憾無探望
曾展國對校園和學生自殺感受尤深,源於中七時班主任在他公開試開考前跳樓身亡,至今仍不時回想這段經歷,偶爾自責,這也是他後來加入撒記的原因。「班主任自殺前,有天學校訓導主任哭茈斯鳩琚A說班主任精神情G不好,問我有沒有時間探望他。當時我想我只是學生,什麼也不懂,是否幫到他?本打算公開試後再去,怎料未等到開考,老師便跳了下來。」
曾展國記得,班主任授課有時「口窒窒」,以為他一向如此,沒想過是情緒病困。「如果是現在的我,我會見老師,跟老師說我明白你不開心,如果老師你想講,我願意聽,我未必幫到你,但我想聽你講。」
指青年尋價值 社會卻破壞價值
加入撒記13年,曾展國每逢開學都馬不停蹄推動防自殺工作,提醒大眾多聆聽,免憾事重演。他遺憾任內不但經歷兩次學生自殺潮,而且年輕群組自殺率趨升,去年10至19歲、20至29歲群組自殺率均為近10年高位。
曾展國離港前曾到一間小學探訪,發現某年級多達三四成學生想過自殺。他慨嘆學生和青年自殺潮一直未見改善的突破點,過去10年社會事件令青年和成年人愈來愈對立,成年人不能理解年輕人純真的可貴。
籲改高壓學習環境
曾展國續說:「問題是我們很多時在破壞他人的自我價值,社會會說『跟我啦,唔跟我你就無價值』。年輕人在社會經歷、工作,自然會慢慢調整適應環境,但這代不代表我們就應提早將年輕人改造成我們(成年人)的模樣呢?」
去年政府為應對學生自殺潮,在中學推行三層應急機制。曾展國認為「實有囓峞v,但啟動機制時,學生情緒問題已存在,社會要改變「讀書不成無出路」的觀念,減低學習環境的高壓競爭,多點接納年輕人,才能從源頭清理年輕人負面情緒,「洗乾淨個煲先煲糖水」。
先改父母觀念 莫強加期望
要社會改變非一時三刻,故曾展國認為此前未必一定直接提供服務給年輕人,改變影響年輕人的人或許更有效。他說年輕人易受同輩影響,但父母影響最深,無奈不少家庭未能成為孩子不被認可時的避風港。他提醒家長應反思、改變自己,勿忘初心。
「正如元旦出生的嬰兒爸媽,被問對子女有何期望,永遠都是答只願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明明子女出生時你別無他求,為何現在將自身期望放諸子女身上?子女一直未能滿足父母,在失敗的環境成長,沒法建立自信,最後便會質疑自身價值。」
曾展國希望年輕人縱使被否定,也不要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有時不用把價值想得太複雜,每個人的生命閱歷、社會經驗,為自身生命付出過努力,都值得被欣賞,我們單是活茈豪迭A已經能創造價值。」
明報記者 孫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