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界促三層應急恆常化
【明報專訊】旨在及早識別及支援高自殺風險學生的「三層應急機制」服務今年底屆滿,教育局早前表示若恆常化涉調撥人手等,或影響其他精神健康服務,會做階段總結檢視是否延長。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昨稱,學童精神健康不會到今年底便全獲改善,認為機制應恆常化。
何玉芬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說,機制第三層尤其有效,因公立醫院精神科往往需排期兩年,其間學校需另覓機構或資源協助學生,服務質素未必有保證,而機制下校長可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問題學生到醫管局精神科,並可獲優先處理。
出席同一節目的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亦支持機制恆常化,惟他說機制始終屬應急性質,建議局方設高級別委員會,透過跨局、跨界別及跨專業層面檢視學生精神健康情G,並提出短中期措施。他認為長遠亦需檢視學制、課程、學校活動及測考方式,以及公開試及升學制度等系統問題,以提升學生幸福感。
開學在即,本身是中學校長的何玉芬稱,學校將加強支援中一新生的生活技能及學習。她說新生或面對學習模式及教學語言轉變,加上早年疫情改上網課等影響,社交機會減少,部分原應在高小掌握的技能,例如時間分配、寫手冊、執書包等或有「缺失」,需時適應校園生活。
對於家長對子女的支援,何稱亞洲人習慣以分數作指標,亦較看重輸贏。她稱家長應與子女保持溝通,避免只關心成績及功課進度,可嘗試從生活入手,了解子女上學遇到哪些開心或不開心事,並鼓勵子女遇困難時隨時向家長求助。連鎮邦亦建議家長多聆聽子女想法及心聲,給予正面支持,透過陪伴讓彼此有更多共同經歷和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