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住房大計借鑑星洲 專家譏東施效顰
【明報專訊】卑詩省長尹大衛(David Eby)今年2月時宣布了一項卑詩省的住房建設計劃「卑詩建造」(BC Builds)。但有專家認為,這一計劃是「照貓畫虎」,但加拿大的國情大為不同,同樣的政策很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早在尹大衛作出宣布時,卑詩大學公共學者、城市規劃師郭(Louisa-May Khoo)教授就感受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她從1996年開始就在新加坡規劃和發展領域工作,並於2018年來到溫哥華。
卑詩省政府打算利用「政府、社區和非營利組織擁有的」土地和20億元的低成本融資,來建造中等收入住房。
郭女士稱,卑詩省的計劃中有不少借鑑了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在個別案例中,幾乎就是百分百地照抄。「例如,BC Builds將其租金固定為家庭收入的30%,這是新加坡的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一直在堅持的做法。)
新加坡的住房模式由政府在土地所有權、房地產開發、融資和社會其他相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這一模式被尹大衛以及其他許多地方的政府,視為實現可負擔住房目標的最佳途徑。
但是新加坡的成功做法,是基於當地獨特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未必能夠套用在加拿大身上。
新加坡管理大學經濟學教授彭頌揚(Sock Yong Phang,音譯)表示,該國對住房政策的獨特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而將其放到不同的環境中,很可能就會「水土不服」。
「新加坡面臨嚴重的土地稀缺問題,因此這就是一個涉及有限土地的使用規劃和分配、住房供應與交付、住房融資和住房需求監管的整體框架問題,以確保民眾擁有負擔得起的住房。整個框架很難在其它環境中複製。」
彭教授指出,新加坡剛建國時,大多數人居住在過度擁擠的戰前租金管制柏文中,缺乏自來水和現代衛生設施,政府被迫成立建屋發展局,以建造和銷售公共住房,並制定了法律,賦予政府廣泛的權力,可為「任何公共目的」獲取土地並重新分配。
但這不僅僅是住房建造,還有隨之而來的設施配備。所以,零售、商業等等,發展局實際上負責城鎮的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