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裔工跌傷 僱主拒負責 團體助報勞處 終獲賠償
【明報專訊】尼泊爾裔地盤清潔女工Champha (化名)今年3月倒垃圾期間由支架墮下,膝頭及手部受傷,走路需以步行架輔助,徬徨無助,一度需向朋友借錢交租。意外後,僱主無主動向勞工處呈報工傷,亦稱不會負責,直至團體介入,3個月後才肯賠償。有團體稱少數族裔工友大多不熟工傷跟進程序,亦不知要盡快求醫及呈報,期望勞工處多提供支援。
明報記者 杜沛妍
40來歲的Champha不諳粵語及英文,曾從事洗碗、地盤及清潔,月入約1.2萬元,她說在港工作吃力。3月一個下雨天,她在地盤地庫清理垃圾,爬支架將垃圾帶返地面時由約0.8米高的支架墮下,手部及膝頭茼a,膝部流血瘀傷,感強烈痛楚。目擊工友及安全主任將她送到急救室,並無報案。
不熟勞工權利 憂失業夜難眠
醫生要求她留院觀察,她提到入院時大小二便均不能自理,需H上解決。她曾向公司提供醫院的病假證明,希望對方能給予病假津貼,惟僱主稱對事件不負責,又不願提供公司地址等資料。Champha表示不熟勞工權利,她曾以尼泊爾文就讀「平安卡」課程,但只是基本安全訓練,未有太多關於處理工傷的資訊;過往地盤提供與處理工傷工序相關的培訓,語言僅限中、英文。
直至5月,Champha透過朋友接觸到天主教香港教區的教區勞工牧民中心,經中心協助向勞工處呈報工傷,6月中才獲僱主發放病假津貼。這兩個月間,焦慮、不安的情緒接踵而來,Champha夜夜不能入睡。她一方面擔心「老闆生氣」,不會再度僱用她;另對於公司「不致電,不查問,不付錢」的態度感到擔憂,認為公司對她傷勢漠不關心。Champha 經兩個月物理治療等治理後,膝頭已不見表面傷,但仍感腫痛,步行時一拐一拐,無法獨自外出。她直言現階段未有計劃太多,只望康復後重返工作崗位 。
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程序幹事曾嘉俊表示,大部分少數族裔工友對工傷跟進程序認知少,舉例稱他們不知道意外後要盡快到醫院求醫並尋求勞工處協助,「好多工友整親可能拖髐@晚,第二日病症嚴重鬙去睇醫生」,被僱主質疑工傷不是工作期間造成。他說,中心每年接獲的工傷個案逾半均屬無呈報。根據《僱主補償條例》,僱主如沒有合理原因而逾期或未有向勞工處呈報工傷,最高可罰款5萬元。曾嘉俊認為5萬元對於建造業僱主來說並非大數目,阻嚇性低,期望提高罰則。
難填文件 團體:勞處介入重要
曾續稱,少數族裔工友學識水平不高,若要填寫案情等呈報文件,或會覺得困難,認為勞工處的介入重要,包括提供翻譯服務的支援。另外,勞工處現多透過廣告、官方網頁,曾嘉俊認為對少數族裔成效不大,因他們多依賴人傳人宣傳,以中心為例,「派單張可能會拍門、入信箱」。
勞處:為不同種族印宣傳單張
勞工處表示,無備存少數族裔的工傷數字,僱員補償科會為不諳華語及英語的僱員安排免費傳譯。勞工處會為不同種族的工人印製簡單易明的宣傳單張、宣傳品及在不同種族的報刊宣傳工作安全信息。勞工處亦陸續將「職安警示」動畫短片的字幕翻譯成不同種族的語言,並與工會及商會合作,到工地探訪、舉辦講座及獎勵計劃等,以促進不同種族對職安健的關注及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