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商憑手機程式車內置電腦 編製駕駛評分出售給保險公司
當事人不知情 令投保費用大幅增加
【明報專訊】現代人愈來愈多使用手機程式及有電腦設備的用具,結果令一些機構更易竊取當事的資料出售給第三方圖利。最近就有人在當事人不知情下,將手機程式和汽車內置電腦產生的駕駛評分出售給保險公司,一些保險公司利用這些駕駛評分而對客戶的投保費用大幅加價。
駕駛評分來自手機機主踩煞車、超速、看手機或深夜開車的頻率。而手機程式收集這些信息很可能是在機主並不知情的情況下,而此後,這些數據可能會被出售給汽車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利用這些分數給司機(機主)打分,由此確定司機的保費。對於這種做法,一些專家認為根據司機的實際駕駛情況,而不是按他們是否結婚或上過大學來決定保費,這反是一個更公平的系統,最終或可改善道路安全。
但也有專家指出,如司機(機主)本身並不知道自己的數據被收集,就不會時刻地提醒自己遵守交通規則,上述系統的良性作用也就無法體現出來。
目前會收集此類數據的手機程式並不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軟件。如其中一款名為「Life360」程序,就不是廣為人知,它幫助父母了解子女的動向。「MyRadar」提供天氣預報;「GasBuddy」 可幫你在公路旅行中找到油價較低的加油站。
而所有這些手機程式都有選擇性的駕駛分析功能,可提供安全和燃料使用等方面的見解。這種數據分析能力是由Arity這樣一家數據經紀公司所提供。Arity利用上述數據為數千萬人創建駕駛評分,然後將這些評分推銷給汽車保險公司。
Arity強調,保險公司最終需徵得當事人同意,才能將個人的駕駛數據與汽車保險費聯繫起來。
加拿大的隱私專家科沃基恩(Ann Cavoukian)表示,這些手機程序搜集數據的準確性很有問題,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手機的機主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中,手機如何判斷機主是司機還是乘客?如是後者,那司機的特有駕駛方式豈不是就栽在機主的頭上?
對此,Arity表示,它是使用先進的技術來確定這一點,但具體是什麼技術,卻「無可奉告」。科沃基恩因此批評,這就是駕駛紀錄的第二個問題﹕透明度。顧客都被蒙在鼓裡,不知道有關自己的數據是如何被採集的,又是如何被人使用。
還有的數據不是來自手機而是來自汽車本身。現在的許多汽車都有互聯網連接功能,只要汽車一上網,有關該車的運行數據就會自動傳輸回汽車製造商處。而有的汽車公司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曾向LexisNexis公司出售數百萬司機的數據,被媒體曝光後才停止。
經常深夜駕車都可能損害駕駛紀錄的分數,因晚上能見度較低,路上疲勞和醉酒駕駛者的比例較高。而這反過來又會懲罰上夜班的低收入人群,比如清潔工。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的數據是否正在被搜集?專家建議檢查汽車的電子系統和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的隱私設置。如有應用程序連接到自己的汽車,或向當事人反饋自己的駕駛情況,這就是一個開始。
但不用擔心谷歌地圖或Waze。擁有這兩款應用程序的谷歌公司表示,它不會提供與駕駛數據相關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