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白日之下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不久前見到內地行家發朋友圈說看了港產片《白日之下》,記者才驚訝發現這電影在內地上映。那時金像獎還未舉行,沒有新聞宣傳,沒有海報廣告,是後來藉茠鷞頃的聲浪,才有人知道這齣戲。
《白日之下》故事集合《明報》及其他傳媒數年間對私人院舍黑幕的偵查報道,記者想看已久,無奈身不在港,現在內地上映,當然要入場支持。記者與另兩名友人一同買票,全場空蕩蕩座位任揀,友人A笑道:預鱁捸A呢齣戲咁「喪」邊會有人睇,起碼要《毒舌大狀》那樣的「爽片」才有票房嘛。確實,《毒舌大狀》內地收1.87億人民幣,《白日之下》目前連其「零頭」也沒有。
去年記者採訪北上養老專題時,也有業內人士提到《明報》當年報道,因為記者當年也有在偵查組幫過手,於是寫了篇手記,稱因為有人記得而感到高興,就像《白日之下》台詞所說的,「有人記得,兩日都好」。但這次與記者一同觀影的友人B,當時就批評道,就算有人記得也不應「高興」,因為整件事就沒有什麼值得高興。尤其多年過去,報道寫完,電影也上映了,香港私人院舍仍然問題叢生,有什麼好高興的?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