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地雷:新年流流講意頭

[2024.03.06] 發表
許多聽來帶負面意思的字眼,都因傳統趨吉避凶思想而要改名,如《通書》的「書」跟「輸」同音,故改名為「輸」的相反、帶吉利意味的「勝」,因此又稱為《通勝》。

【明報專訊】「兄弟,祝你新年快樂!我最近出鬙赫恁A送畀你賀年。」話音剛落,便遭呼喝:「快落?你就落,我要快升,唔要快落!仲加埋你本書,今年唔輸都難!我真係恭喜你個發財啊……」未賀新年,先被「開年」……

原來,友人是迷信的生意人,對於「上落」、「輸贏」等字眼相當敏感。加上當時正值農曆新年,他就更為重視「意頭」。三言兩語加上一本書,便引爆了一枚足以摧狺芺邞漲a雷。

「忌諱」與「意頭」猶如天平的兩端,分別代表了文化之中的「喜」與「忌」。有謂「新正頭,講意頭」,農曆新年期間,粵人的言語、行為及風俗當最能體認我們的喜與忌。

通勝

《通勝》,本名《通書》,源為皇室印發的曆書,用以記錄年號、節日、節氣、天星運行,並作為農民耕作的依據;及後,中國各地的術數家按照書中所記加入「宜」、「忌」及運程推測。當時術數家把曆書改稱《通書》,是取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著史哲學。

千年後的今天,不少市民仍會在新年時購買《通書》「看門口」,風水師亦會參照或自行編纂通書,甚至在電視機前按照《通書》解說是年運程。由於粵語中的「書」、「輸」(syu1)同音,《通書》就成了《通輸》,帶有「通通都輸」的意思,在新年不停「輸」,自然惹人反感。因此,粵人「改輸為勝」,把《通書》改成《通勝》。只改一字,即能把「忌諱」改成「好意頭」,足見粵人智慧。

買鞋與送鐘

粵音「鞋」與嘆氣聲同音(haai4),沒人希望新年要「嘆氣」度日,因此粵人一般不會於新年買鞋。另外,「鐘」與「終」(zung1)同音,而「送終」指服侍臨終的病人又或辦理喪事,日常生活中以鐘作禮本身屬忌諱,若然在新年送鐘,無疑暗示別人要「去死」,甚具咒罵及挑釁意味,後果輕則被臭罵一頓,重則斷絕來往……

電影《功夫》中包租公與包租婆送了一份大禮給火雲邪神,該禮正為一個大鐘,帶有「要幫火雲邪神送終」的意思。

食齋,食「災」?

傳統上,年初一忌吃肉,而要茹素(「食齋」)。背後原因眾說紛紜,有論認為源自尊重佛教初一和十五吃齋的習俗,在新年第一天能不殺生,相較平日守戒,可積到更大的功德。廣東民族學者韓伯泉在《粵菜萬花筒》中提出另一種可能,指由於「災」(zoi1)與「齋」(zaai1)諧音,在新年「食齋」帶有「消滅來年一切災害」之意。如果當真,此傳統相當有趣,粵人竟想到「以食破禁」,把「忌諱」煮熟再吞下,來年便可無災無禍。

聲明:語言忌諱並非科學

電視節目上經常見到「風水學/玄學不是精密科學」等免責聲明,其實,科學就是科學,本質是精密與嚴謹。聲明某學科「不是精密科學」,背後即暗示此為「類似科學,但又不是真的科學」,無疑是「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筆者無意鼓吹迷信,亦不相信語言與鬼神及運勢相關,不過是從文化及語言角度記錄與分析語言忌諱。

語言現象本身充滿矛盾,忌與不忌的界線模糊,甚至因人、地、時而有所不同。傳統上新年忌買鞋,今天旺角鞋店於新年期間照常營業,更推出新春優惠,惟時至今天,新年送鐘仍是大忌。有人說要把「福」字倒轉,便有「福到」的意思,亦有人說此為「倒福」,把福倒走,「有福」也變成「冇福」了。

遵守忌諱,學會委婉表達,於筆者而言,只是出於禮貌,是在本意之上塗抹的一層脂粉。如果當初我說的是:「兄弟,祝你新年快升(樂)!我最近出鬙輒(書),送畀你賀新年。」得到的,應該會是一封來自友人的大利市而非臭罵。

■作者簡介

王晉熙 - 《粵語忌諱現象的語言學研究》作者、都大粵語辯論隊顧問,以及蒙特梭利中文課程顧問。研究興趣包括忌諱與委婉現象、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與教及思辯教育。忌諱的研究並不旨於導人迷信,而是以學術拆解背後現象,貫徹「貼地」的研究哲學。

文:王晉熙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95期]

更多教育
Talk of the town:Pedestrian Crossings in Hong Kong
【明報專訊】Pedestrian crossings in Hong Kong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 詳情
Talk of the town:Auxiliary devices and diagonal crossings
【明報專訊】Pedestrian crossings in Hong Kong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 詳情
【明報專訊】■Gear up True (Criticisms on this publication, if any, are... 詳情
Grammar:Who, whose, who's, whom
【明報專訊】Pat: MoMo, who's going to the concert held in Cultural Centre to... 詳情
【明報專訊】■Gear up 1. Whose 2. Whom 3. Who's (Criticisms on th...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