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垃圾「慳唔到」 傷殘者嘆徵費增負擔 病人批環署「公平論」說法心寒 狄志遠倡豁免或津貼
【明報專訊】垃圾徵費在爭議聲中押後至8月實施,患有多發性硬化症、59歲的Danny對政策仍有許多疑問和擔憂。他因為在體內導尿管,留下一個傷口,幾乎每日需清洗並消毒傷口,加上尿片、消毒火酒紙、防水貼等醫療消耗品,每日產生不少「慳唔到」的垃圾,憂徵費後經濟負擔加重,又說環保署曾稱為特定群組提供豁免損公平的說法令他心寒,「覺得『恰』(欺負)緊我]」,期望政府重新檢視,考慮為病人提供豁免或津貼。
明報記者 楊晨
19年前,Danny病倒了。從以為是感冒,到跌倒在客廳,再到失去行走能力,一切來得很快。他雖還能大小便自理,但常排泄不定,且每次大小便要用喉管,常因觸碰神經而發炎。2008年時他在醫生建議下做手術置入導尿管,以輔助排尿,此後多了一個長方形尼龍袋傍身,用來盛載尿袋。
手術使Danny留下一個傷口,最好每日清洗以免發炎。天冷時他每兩天洗一次,但如發生尿袋爆開等意外,則需立即更換並洗傷口。先用消毒紙抹喉管並用「Y字貼」將其固定,再用生理鹽水}洗傷口數分鐘,用棉花棒輕拭後用紗布印乾,最後貼上防水貼,過程中還使用許多消毒紙、濕紙巾,這是他每次洗傷口的流程。
一天下來,連同其他生活垃圾,Danny的垃圾可裝滿一個30、40公升膠袋,預計垃圾徵費後開支將增至200元。
日用40公升袋 開支料增200元
「尿片一個月4包,一共320蚊,火酒紙100蚊,喉管每月一換,一條120蚊,洗傷口package(套裝)一包40蚊,一個月計1200蚊」,Danny向記者羅列每月醫療消耗品開支。4000多元傷殘津貼,一半花在醫療消耗品,一半花在覆診和衣食住行。他與家人同住,但常獨來獨往,獨自負擔醫療等開支,「我有呢個病後同屋企人關係都差驉A始終自己都有情緒問題」。
病人組織倡關愛隊上門派袋
香港肌健協會社工林先生說,不少長期臥H會員需用的醫療消耗品更多,一日需換三四次尿片,亦有不少基層會員和Danny一樣未達領取綜援門檻,憂垃圾徵費後經濟負擔增加,建議政府提供額外津貼,紓緩病人經濟壓力。他亦建議關愛隊上門為行動不便病患派指定袋。
去年底有病人自助組織調查發現,近三成復康者用來裝尿片、片芯等醫療消耗品的垃圾袋量是一般家庭的4倍,每月額外開支達90至144元;當時環保署回應為特定群組的人提供豁免削弱公平與「污染者自付」原則。
政府宣布垃圾徵費延期後,本報上月底查詢會否檢視對傷殘者提供補助或豁免等措施,環保署稱已聯絡社署,社署上月中與部分業界代表會面聽意見,社署和環保署會繼續與業界保持溝通,以考慮如何加強幫助有需要的人,亦會和各區關愛隊合作在家訪和接觸居民時協助推廣源頭減廢,以減輕因垃圾收費引致的經濟負擔。
綜援和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將獲每月10元垃圾徵費津貼,環保署沒回應會否考慮提高對綜援者資助,重申建議去年立法會財委會已通過。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認為,垃圾徵費目的是源頭減廢,但特定群體基於身體健康使用的醫療垃圾難從源頭減少,建議政府對這部分垃圾豁免徵費或提供津貼支援,他又批評環保署早前回應「太官僚」,建議政府利用傷殘津貼、綜援、照顧者津貼等現有制度確定補助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