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快訊:基因工程
【明報專訊】基因是遺傳物質的單位,由去氧核糖核酸(DNA)構成,記載製造細胞內蛋白質的資料,從而決定生物的特性。基因工程透過調控不同物種的基因,改變生物細胞的遺傳物質以改造物種,如基因改造食物有助提升農作物的質素和增加產量。不過,有人認為基因工程會影響自然界的規律,違反道德倫理。
基因編輯助細胞「轉惡為善」抗肺癌
中大醫學院2023年6月公布研究,發現基因編輯方式可大幅提升人類「中性粒細胞」在腫瘤中抵抗肺癌的能力。「中性粒細胞」屬人類血液中含量最高的白細胞,主要為身體抵抗微生物及病毒侵襲。研究團隊發現「中性粒細胞」進入肺癌腫瘤後,角色與功能會改變,並出現抗癌N1或促癌N2兩種狀態,阻止肺癌生長。N1細胞愈多,肺癌病人存活率愈高。團隊表示,從實驗老鼠上證實「中性粒細胞」作為新一代抗癌免疫療法的臨H潛力,並屬全球首次,或會突破現有療法的障礙,初步數據反映療法可以應用人體。
基因改造和基因編輯有何分別?
基因改造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同樣是基因工程,分別在於前者利用技術抽出生物品種中特定的基因,再將基因導入至目標農作物中,使該農作物具新的特性。例如將耐除草劑基因導入黃豆,使黃豆對除草劑免疫,農民不必擔心使用除草劑會影響到黃豆的生長。後者是指編輯生物原有的基因排序 ,控制基因以產生出不同的特性,如基因剪刀(CRISPR)可精準地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加國基因改造三文魚停產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水賞」(AquaBounty)2023年2月宣布,原預計年產量達250公噸、位於愛德華王子島的基因改造三文魚「水優」(AquAdvantage)養殖場,因受產業規模所限制將停止生產「水優」。
加拿大自然基金會高級顧問巴特勒(Mark Butler)對停產消息感到高興,希望政府制定更嚴格的規則監管基因工程動物的生產。
該公司2019年4月稱,「水優」只需要16至18個月就會成年,較野生品種需時28至36個月短,而且使用的飼料更少,稱比傳統魚籠養殖法所產生的碳足[少。美國、加拿大分別於2015年和2016年評定「水優」三文魚可安全食用。當時有環保人士和消費團體擔心基因改造食物長遠會危害人類健康,脫逃入天然環境的基因改造魚也可能會危害自然生態。
(主要學習重點: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處理)
■概念增益
基因改造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利用生物科技改造食物原有特質如形狀、營養及品質等,以提升生產效率及滿足消費者的口味。
●挑戰題
參考內容及就你所知,判斷以下句子是否正確。
(1) 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作抗癌治療。 (正確/不正確)
(2) 基因改造是基因編輯的別名。 (正確/不正確)
(3) 基因改造食物有助提高農作物產量。 (正確/不正確)
(4) 「基因剪刀」是基因編輯技術之一。 (正確/不正確)
(參考答案見另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