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物:搖搖欲墜的秋意:關天林〈薄荷〉
【明報專訊】你會怎樣形容秋天?一股燒焦的氣味、一排禿椏的樹木,還是一種清晨在被窩堛瘋{悶情緒?這些觀察與感知固然是秋意的一部分,但它們背後還有沒有某些共通點?將之進一步挖掘,也許是使感覺變成詩意的關鍵。
香港「80後」詩人關天林曾寫下〈薄荷〉,用褲袋堛瑭〃糖為起始,想像力不斷擴散,敏銳地捕捉到秋天獨特的、使所有人事物變得搖搖欲墜的秋意:
每樣事物都流著汗。褲袋裡的薄荷糖
開始像隆冬的北方,在最硬的
河心,一口緊張的呵氣——
望望煙囪,望望煤山。
到處都流著汗。苔蘚撐開的石板
幾顆銀杏,在應付深秋的竹竿
之前,貿貿然墜裂——
世界在撿拾,世界在焚燃。
薄荷糖與北方隆冬 呵氣與流汗
要理解〈薄荷〉一作,我們不妨先順虒皏y的進展,摸清這些意象開展與銜接的邏輯,再進一步感受它所探討的哲學。
詩作的開首鋪設了一個很特別的處境:「每樣事物都流著汗」(我們後面再來解讀)。而在一切即將溶解的世界中,詩人發現僅有的堅實之物是褲袋堛瑭〃糖,因而聯想起北方的隆冬天氣。單看兩者,未必是常見的比喻,背後卻有靈巧而紮實的邏輯:一是薄荷清爽的氣息與冬天相似,二則是薄荷糖與河流結冰的視覺聯想(半透明、帶些雜質和裂紋),借助一虛一實的兩種特性,使比喻的兩端得以成立。
於是我們來到了隆冬的北方,在這堙A寒冷使人相信一切東西都會輕易凝結,所以連呵氣也要小心翼翼的。但詩人為什麼要帶我們來到此般境地?原因會漸漸揭露,他要想像一個凝定的寒冬,抗衡當下這個「到處都流著汗」的秋天世界。於是接下來的苔蘚、銀杏,都在描述萬物在秋天的變化,有些正在生長,有些則正步向摧牷A甚至在渡過深秋之前就「貿貿然墜裂」。
值得一提的是,詩中的「霧」也是另一條貫穿的線索,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趣的讀法。試想像整首詩是密閉的空間,意象如同物件被一行行放置妥當,此時我們口中呵出的熱氣、北方村莊媟洇w炊起煙霧,這些熱騰騰的霧氣最後遇冷而凝結成水珠,黏附在詩中提及的所有物件之上,以致看起來就像「每樣事物都流著汗」、「到處都流著汗」。
秋意 vs. 隆冬 焚燒 vs. 凝固
回到正題,以上的意象共同構成了兩種空間,一種是搖搖欲墜的秋意,天地萬物都在焚燃,被某種無形的火焰所燒牷A我們會看到滿地枯葉,但同時也會看見苔蘚用橫蠻的生命力撐開石板,亦有秋天特有的植物結出纍纍果實;另一種則是北方的隆冬,擁有絕對的寧靜,也擁有煙囪煤山這樣的景色,卻意味生命力的暫時凝固。
我們不能肯定詩人的偏向,也許他都(不)喜歡。但〈薄荷〉的精彩之處,在於從秋天種種變化的表象堙A挖掘出更具詩意的特質,例如:一個正在流汗的世界。所謂詩意,可能是指追尋事物更複雜的面向,並將之精準呈現的過程;詩歌的意義之一,也是在疰a與重生之間留下可供迴旋的餘地,世界既焚燃也撿拾。秋後是凜冬,接下來是回潮的春天、溽熱的夏日,也許世界在大多數時候都正在流汗,但薄荷糖總是輕巧的,可以隨時放在褲袋堙A讓我們聯想到別的天氣,別的可能。
■作者簡介
韓祺疇
(現於台灣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修讀創作組碩士(M.F.A),曾獲港台兩地文學獎,出版詩集《誤認晨曦》、小說《虛風構雨》。)
文:韓祺疇
圖:borchee@iStockphoto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