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易通行挑戰多
【明報專訊】不停車繳費「易通行」2023年5月7日在青沙管制區(尖山隧道、沙田嶺隧道及大圍隧道)實行,其間車輛貼偵測錯誤等問題頻生。截至5月15日運輸署共收到52宗收費相關投訴,當中約56%、即29宗涉及人手輸入車牌號碼出錯。運輸署5月15日公布「易通行」於同月21日及28日擴展至城門隧道和獅子山隧道。
「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是以電子繳費全面取代人手收費亭和自動繳費設施,車主需預先將「繳費貼」貼在擋風玻璃,駛進隧道收費區後系統會自動辨識車輛登記號碼,在預設的繳費戶口扣除隧道費。運輸署5月17日表示已發逾72萬張車輛貼,佔全港已領牌車輛約89%,其中約76%已開易通行戶口。的士方面,該署稱已發約1.9萬張車輛貼,全港領牌的士共約1.81萬輛,相信大部分的士已可用易通行。
1.3萬次未能偵測 車距太貼有影響
「易通行」實施初期,不少車輛未能被偵測車輛貼而無法收費,須另行上網或到便利店付款,且接連有車主反映懷疑收費系統出錯,如無駛經隧道卻被收費,或錯誤偵測來回行駛而被雙重收費。運輸署稱截至5月14日共約44萬架次車輛通過青沙管制區,約97%偵測到車輛貼,即1.32萬架次未能偵測。
易通行系統透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讀取車輛貼,以及自動車牌識別技術(ANPR)「影低車牌」識別車輛,翻查系統服務供應商「快易通公司」介紹,RFID準確度逾99.5%,ANPR則為99%。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稱,逾一成的士駛經青沙時車輛貼未能被偵測;順安車行負責人、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稱,旗下過百輛的士遇各種問題,使車行每日花大量時間覆核及向司機追收款項。運輸署長羅淑佩稱,署方與隧道營辦商在青沙管制區實地視察後,發現部分的士司機擺放車輛貼的位置太接近金屬物件或上下倒轉,影響易通行系統讀取資料。如安裝在正確位置,易通行系統讀取車輛貼和的士司機卡的準繩度已提高至92%。羅亦指出在青沙測試發現,車輛之間距離「太貼」會影響偵測。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易通行本是為解決塞車問題設計的系統,驚訝「車貼車」便不能偵測,盼處方盡快解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相信私家車尾隨巴士等大型車輛時,車頭車輛貼或被阻擋,建議署方找出盲點提升天線靈敏度。他亦建議署方調整接收射頻的天線及鏡頭角度,確保影像準確及清晰。
■Quicktake
? 「易通行」為不停車繳費系統,實施初期偵測錯誤等問題頻生
? 運輸署發現車輛之間距離「太貼」會影響偵測
■思考題
參考資料,試指出政府實施「易通行」時所面對的兩個挑戰。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