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上訴機構無人任職 學者:倘美提出勢膠着
【明報專訊】商經局長丘應樺稱港府會因應美方是否就世貿專家組的決定上訴,再作相應措施;惟按照世貿網頁,負責處理上訴的常設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現時7席全部懸空,無法處理上訴申請,多宗案件囤積。中大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學系兼任講師陳偉信表示,情况意味一旦美方提出上訴,案件將陷入無了期的膠着狀態。
60日內有上訴 裁決暫緩通過
按照世貿的爭端解決機制(見圖),專家小組完成審視文件及聆訊程序後,要向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dy, DSB)提交報告,如20至60日內無一方上訴,DSB要通過報告,並要求違反協議一方撤銷不符合協議的措施。如涉事措施在限期內無撤銷,雙方又無法就其他方案達成共識,受損一方獲DSB授權後可對違反協議的成員實施貿易反制措施。若報告通過前有人提出上訴,DSB會暫緩通過,直至上訴處理完畢。
上訴由常設的上訴機構處理,每宗案件由7名成員中的3名輪流負責。惟世貿網頁顯示,該機構因持續有空缺,現時無法處理上訴,最後一名成員的任期已於2020年11月30日結束。網站亦顯示,該日期後仍有9項來自不同國家就上訴案件的更新。
陳偉信:港可短期貿易制裁 料「入肉」
陳偉信認為,美方提出上訴的可能大,因一旦上訴,案件將陷入無了期的等待和拖延,香港循程序要求授權反制的申請自然無法提出。但他稱即使如此,若美國堅持有關要求,本港理論上也可對美實行短期貿易制裁措施,以回應美方不合理的貿易舉動。陳分析,香港是美國少數仍有貿易盈餘的地方,意味若實施制裁,相信能「入肉」,惟香港一直零關稅,港府是否有經驗處理、要如何執行,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