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中心成基層醫療樞紐 醫學會指方法錯 質疑成效
【明報專訊】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說,香港醫療系統將推行系統性改革,將目前「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當局將成立「基層醫療署」和「策略採購統籌處」,統籌和制定採購策略,而曾遭審計報告批評服務量不達標的「地區康健中心」會重新定位成「超級聯絡人」,作為全港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地區協調及資源樞紐。
將設基層醫療署、策略採購統籌處
政府將分階段把醫衛局轄下「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改組成基層醫療署,透過單一架構,就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標準制定、質素保證及基層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做好管理。策略採購統籌處將監督基層醫療策略採購計劃的發展及執行,及加強協調發展和重建政府建築物與處所,作為社區醫療服務設施之用。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將以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模式為基礎,發展地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社區醫療系統,整合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地區康健中心將收集與區內人口健康相關的資訊,供政府作醫療健康服務規劃、策略採購及監察和評估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表現。醫衛局發言人稱,「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參加者要成為地區康健中心會員,中心會協助配對家庭醫生。
審計報告批服務量不達標 專員:全數接納建議
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說,地區康健中心將成超級聯絡人,加強與家庭醫生配合,做聯絡工作和提供資訊。上月審計報告揭露,葵青地區康健中心自2019年啟用至去年3月底,大部分服務量目標均未能達標。彭回應指地區康健中心過去做很多服務的探討,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有調整,審計報告提出建議將全數被接納。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說,預防勝於治療的大方向正確,但將重心放在地區康健中心的方法是錯誤。他提到,地區康健中心設計本有問題,成立至今未見成績,質疑過百萬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市民,集中由18個康健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無論人手分配和成效都不理想。他認為應以2600個家庭醫生為中心,「市民很容易可以看家庭醫生,有需要時可轉介至化驗、掃描、專科,急症亦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