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慢性病治理」明年推 未提金額 目標滿45歲者診治高血壓、糖尿 《基層醫療藍圖》提5改革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下稱《藍圖》),提出整合基層醫療健康資源等五大基層醫療健康改革方向。《藍圖》重點措施之一是先於明年第二、三季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計劃」),資助市民在家庭醫生等私營醫療服務界別,診斷和治理高血壓和糖尿病兩種常見長期病,減低患者對公營醫療的需求。不過,當局未提推行藍圖及計劃的資助額及涉及開支,亦未為整個藍圖提出實踐時間表。醫學會認同基層醫療大方向,但對執行有憂慮,例如未提計劃的資助額,成效難料,「政府有沒有能力全額資助市民?半額資助有否足夠誘因?」
預防為重 《藍圖》細節待財案公布 盧寵茂:非五年十年咁簡單
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指出,現時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基層醫療佔醫療總開支不足兩成,故提出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當局未為《藍圖》提出時間表,盧寵茂指基層醫療健康發展是重大改革,「不是五年十年咁簡單」,將蒐集各持份者意見,推出短、中、長期措施,未來數月會就計劃諮詢。
當局將在明年第二、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配合「一人一家庭醫生」和跨專業公私營協作模式,讓市民在私營醫療服務診斷和管理高血壓和糖尿病,及早識別和介入,減少對專科和醫院服務的需求。副醫衛局長李夏茵表示,計劃資助年過45歲或有超重等市民做檢查,在病情惡化之前先由家庭醫生跟進,有需要時轉介公院,當病情穩定後繼續由家庭醫生跟進。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召集人梁卓偉表示,2019/20年度,有六分之一正接受公營普通科門診者,是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但經濟環境不理想,希望公共醫療資源可「標靶式」照顧這類人;其餘的人可轉以「共同承擔」原則,改用私營,得到一人一家醫服務、篩查管理慢性疾病,早發現早治理。
做康健中心會員方可參加 助配對家庭醫生 想換人須待一年
被問計劃涉多少公帑、政府資助水平,醫衛局發言人稱未有數字及細節有待討論,具體有待明年《財政預算案》公布。發言人說,參加者要成為地區康健中心會員,中心會協助配對家庭醫生,如市民日後想轉家庭醫生,料須滿至少一年才可申請選擇其他醫生。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贊成預防勝於治療和投放資源到基層醫療,但資助機制需具持續性,政府難負擔全額資助,「突然招攬一百幾十萬人免費睇症是行不通」;但如是半額資助,相信正於普通科門診看症的市民不會有興趣轉到私營醫療。他解釋,普通科門診處方藥物只需數十元,在私營醫療看診,處方半年藥物需1000至2000元。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如計劃只提供半額資助,有市民或只會輪候普通科門診,輪候時間長,可能引致更嚴重疾病,影響計劃成效,建議全額資助。
醫學會:政府難負擔全額 半額又欠誘因 公醫協會料十年廿載方可分擔公營壓力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向本報表示,重預防可減少血壓高和糖尿病人中風、腎衰竭和心臟病,但預計要10至20年才可分擔公營醫療的壓力。他提到,暫時未見政府向市民提供足夠誘因接受血壓和血糖篩查,以及未見提出如何令市民留在社區,「是否公營醫療要進行資產審查?」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歡迎政府提出藍圖,但市民對家庭醫生認知不深,應加強教育和提高市民使用家庭醫療的誘因。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認為,藍圖只提出政策方向,具體如何達至相關目標仍然有待跟進,例如如何確保收費具吸引力。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