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評三級歷史建築 彌敦道戰前洋樓擬納一級
【明報專訊】彌敦道190號洋樓於2018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惟拆卸圖則去年3月獲批,面臨拆卸危機,有保育組織及歷史學者組成研究團隊,爭取建築物改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古物諮詢委員會昨上載文件,其中彌敦道190號獲擬議為一級歷史建築,委員會將於下周四(8日)開會進行討論。曾經參與研究的活現香港行政總裁陳智遠表示,該洋樓歷史極具價值,認為足以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業主大生地產副主席馬清揚則稱正與古物古蹟辦事處商討有關事宜。
保育組織爭取免拆卸
業主:正與古蹟辦商討
古諮會文件顯示,目前由私人業主持有的九龍尖沙嘴彌敦道190號建於1932至1933年,擬議為一級歷史建築。另外,兩個同屬私人擁有的項目——建於1924年的薄扶林前潮州八邑山場歷史構築物,以及建於1934年的新界大埔錦山丈量約份第6約地段第1218號(近漢家路)超廬,亦擬議為二級歷史建築。
文件另披露茶果嶺村公營房屋發展的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的文物影響評估研究結果,評估區內確定11項文化遺產資源,分別為兩座三級歷史建築,以及9項其他遺址、建築物或構築物。兩座三級歷史建築為羅氏大屋及茶果嶺天后宮,料將因工程受到地面震動、傾斜和沉降間接影響。土拓署指兩座歷史建築將原址保留,並會通過攝影和製圖紀錄、狀G調查、結構評估、防護屏障及定期監測震動、傾斜和沉降,降低擬建工程期間產生的間接影響。
茶果嶺兩古蹟料受工程影響
至於其他直接受影響的建築物,包括茶果嶺212號、前四山公立學校、茶果嶺鄉民聯誼會和茶果嶺95及95A號,土拓署稱,將以攝影、製圖紀錄及在內外部3D掃描,以減低工程產生的間接影響,同時應盡快回收擬拆除建築物中的可移動文物或構造,儲存作日後使用,並交由房協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