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牙科街症 通宵排隊爭
【明報專訊】本港一般牙科護理服務主要由私營和非政府機構提供,本港牙醫大部分在私營市場執業,剝智慧齒等收費動輒以千元起計;公營服務方面,衛生署牙科主要服務對象是公務員、退休公務員及其合資格家屬。衛生署於全港11間牙科診所向市民提供牙科街症服務,但新冠疫情下服務名額大減,每間診所一度每周只有數十個名額,常現基層市民通宵排隊。
港牙醫比例貼近伊拉克
《明報》翻查數據,發現香港牙醫與人口比例低於不少發達地區。據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資料,截止2022年8月19日,本港有2441名居港的普通科牙醫及310名專科牙醫,牙醫與人口比例約為1:2720,即每1萬人口約有3.7名牙醫。比對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香港有關比率低於新加坡的4.1名(每萬名人口牙醫數目,下同)、內地(4.46)及土耳其(3.95)等,稍高於伊拉克(3.48)。牙醫比例較高地區包括歐洲小國聖馬力諾(17.75)、立陶宛(14.03)及瑞典(8.24)。
港大牙醫學院助理院長(對外事務)、口腔頜面外科臨牀副教授梁耀殷表示,本港牙醫與人口比例正慢慢改善,難言多少牙醫才足夠,因牙科與很多其他治療不同,「由止痛或者治療一些簡單的問題,到一些美容上的牙科治療,有很大分別」。牙醫學會會長王志偉表示,政府提供的緊急牙科服務只限止痛及脫牙,程序較簡單,認同可調動人手照顧更多市民。他又建議政府將學童牙科保健服務,由現時只限小學擴展至幼稚園及中學,並採用公私營協作模式,長遠改善市民口腔健康,「一條龍、一連串的計劃,每人到老年時,牙齒都會比現在好」。
零時初步登記 被指治標不治本
衛生署2022年9月3日公布改善牙科診所緊急街症服務登記安排。衛生署表示,9月5日起堅尼地城社區綜合大樓牙科診所、荃灣牙科診所、仁愛牙科診所及元朗政府合署牙科診所,將在街症服務當天凌晨零時開始,為輪候者初步登記個人資料及核對身分證明文件正本。每人只可登記一次,當登記人數達派籌名額上限,職員會停止初步登記。市民完成初步登記可離開,並於當天上午原定派籌時間返回,正式取籌及登記,以免通宵輪候。觀塘牙科診所和九龍城牙科診所分別於9月14及15日起推行相關安排,衛生署會因應人手及診所實際運作,將新安排擴展至其餘3間市區牙科診所。
關注基層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幹事彭鴻昌認為,新安排雖可讓市民毋須通宵排隊,但牙醫服務供求緊張問題未解決,(新安排)治標不治本。他說,現時本港牙醫人口比例極低,在公營診所執業的牙醫更少,惟不少基層難負擔私家診所的牙醫服務費用,只能排隊輪候公營診所。他建議當局長遠應增加牙醫人手,中期推動私家診所向基層提供資助牙醫服務,紓緩供求緊張。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