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專家:釋放「生態紅利」 吸新產業新人才
【明報專訊】暨南大學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長傅京燕表示,濕地公園不僅有生態價值,更有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可釋放「生態紅利」吸引新興產業,亦可減低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對城市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傅指出,從經濟學角度看,生態產品屬於公共產品,城市應提供更多生態產品滿足民眾需求,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廣州市政協委員、民建廣州市委員會經濟委副主任付偉曾向廣州政協遞交提案,稱海珠濕地可為吸引國際行業頂尖人才長期落戶營造優質人居環境,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優勢。
海珠濕地公園距離廣交會展館、琶洲港澳客運碼頭僅約4公里,圍繞公園亦有數處創業園區,有租務廣告亦以「無敵湖景辦公室」作為招徠。總長度達32.8公里的環濕地林蔭大道,提供單車徑、慢跑徑,附近的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訊飛等企業員工可在此享受都市野趣。
海珠區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蔡瑩介紹,良好生態環境的虹吸效應日益突顯,海珠濕地促進周邊同創匯、創投小鎮等新型產業園區等轉型升級,毗鄰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吸引總投資額達867億元人民幣,「環海珠濕地高質量發展帶逐漸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