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勵超促早公布2047地契自動續租 倡丁屋地封頂讓「自然死亡」
【明報專訊】25年前香港回歸,留下土地契約續期和丁屋權益等規劃地政難題,其中2047年地契「大限」逼近更引起關注。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為香港長遠地政規劃「把脈」解難,指出地契「大限」問題是信心問題,同意政府早前表明在「土地行政上,2047年從來不是一個期限」,他建議政府宜盡快公布為2047年到期的地契自動續租,給予業主和銀行信心;而經過去年終審法院裁定丁屋政策合憲,劃線方案已不可能,可考慮為鄉村式發展土地「封頂」,讓丁地「自然死亡」,但可考慮研究發展丁廈。
政府1997年為大量新界土地(包括新九龍)續租50年,即於2047年6月30日到期。發展局長黃偉綸今年6月中表明,政府1997年7月公布政策聲明,為沒有續期權利的土地契約(不包括短期租約及特殊用途契約),在期滿時由政府全權酌情決定續期50年而毋須補繳地價,而過去絕大部分相關地契均獲續期,2047年從來不是土地行政上的一個期限。黃又指出,有2400個地段的土地契約於2047年6月29日或以前到期,當中約50個地段於2025年到期,但仍有大量地契2047年6月30日到期,料今年底前完成整理。
稱地契「大限」關乎信心問題
劉勵超形容地契「大限」是信心問題,相信中央政府表明2047年後延續一國兩制,特區政府亦會延續1997年做法,為到期地契自動續租,而補地價方案實際上不可行,因地政總署無法處理大量續租申請。他同意黃偉綸稱「大限」非地政問題,建議政府應盡早公布自動續租,「愈早講愈好,如果用銀行按揭30年計,(2017年)已經要宣布了」,最遲在2037年公布亦可接受,至於實際續期年期則可交由未來特區政府決定。
農地發展劃線成效存疑
對於有意見建議利用「大限」迫使發展商在2047年前發展新界農地,否則收回土地,解決囤地問題,劉勵超認為該建議在法律上可行,但成效存疑,因發展商可於2047年6月提交發展申請,其後不斷修訂方案拖延;若硬性規定農地必須在2047年6月或之前完成發展,社會需思考應否要求發展商在未來25年用盡土地儲備,同時亦涉私人財產問題,「農地原本沒有規定要發展」。
倡轉研丁廈 私家車採辣招
《基本法》保障新界原居民傳統權益,但土地資源珍貴,引來丁屋存廢討論。劉勵超表示,去年終院裁定丁屋政策屬原居民傳統合法權益,受基本法保障,特首林鄭月娥過去曾提2029年丁屋劃線已不可行,劉建議為丁地「封頂」,讓丁屋發展「自然死亡」,「現在新界北也發展都會區,哪媮晹雀m村?」因此新發展區不應再預留鄉村式發展土地,但可研究發展丁廈,善用土地,當中會涉及一連串複雜問題,例如道路、排污等。
各類土地匱乏,車位短缺亦為人詬病,劉勵超提倡「私家車辣招」,透過增加牌費和推行電子道路收費等控制私家車需求,「車位供應帶動車的需求,車位永遠不會足夠……節省車位用作建屋更好」,而香港交通發達,港人應改變「有錢便買車的心態」。
此外,市區老化亦是一大難題,劉勵超認為,市建局無法大量重建舊樓,故採取推動並協助業主維修樓宇的策略有理據;而市建局提供的7年樓齡收購價太高,惟現時難以下調。
(回歸25年 危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