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尺牘:仁德書院校史館 (專題介紹)
【明報專訊】仁德書院校史館簡介
仁德書院校史館乃仁德書院為紀念及慶賀創校一百二十年而建,並於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正式啟用。仁德書院校史館,籌備五年,耗資逾百萬,集一眾師生、校友、家長及社區力量而成,其內容及設置如下:
歷史長廊:A區為歷史長廊,設置專題展板,展示仁德書院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長廊圖文並茂,將六十年廣州、六十年香港,各逾半世紀的學校發展歷史,清晰而豐實地呈現出來。比如新、舊校舍的奠基、學校的擴展、歷任校長的貢獻等,均有詳實的紀錄,從中,近世華南歷史的變遷、時局的更易、教育的發展,亦可見一斑。
文物展覽:B區展出仁德書院各階段的校服、校徽、書簿、教材、成績表、校舍圖則等,觀之,懷舊之餘,亦可今昔對比,感覺趣味盎然。其中最有歷史價值的是:迄今為止,最長壽的華文校園刊物《仁德報》,合共一百零一期,歷逾整整一個世紀。由於《仁德報》期數較多,校史館會分批展出(詳情請參閱仁德書院校史館網頁)。
虛擬體驗:C區特設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重構舊校舍建築群及昔日課室。本區讓參觀者通過視覺虛擬實境,感受廣州時期古典雅致的舊校舍風貌及課室的環境、氣氛。「親臨其境」,可一嘗逾百年的歷史感及欣賞與新校舍截然不同的建築風格。
名人殿堂:仁德書院人才輩出,D區名人殿堂,介紹一眾傑出超卓的校友,包括軍政賢達、殷商巨賈、傑出學人、卓異才俊等。展覽除提供名人校友生平資料及玉照外,部分更附其特為本館題贈的雋語、嘉言,饒有意思。
仁德書院校史館逢校慶開放日(每年二月最後一個周日)開放予公眾參觀。如團體有意參觀,亦可預約在特定日子親臨展館(聯絡或查詢:仁德書院校務處電話 3690XXXX 或到仁德書院/仁德書院校史館網頁瀏覽或預約)。
◆字詞錦囊
圖文並茂 - 圖片和文字,都豐富多彩
可見一斑 - 比喻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其整體情况
趣味盎然 - 趣味濃厚
巨賈 - 大商家
雋語、嘉言 - 雋語,意味深長的話。嘉言,即善言、美言
◆段意與作法
第一部分:
第一段,簡介校史館成立目的及背景。
第二部分:
第二、三、四、五段,介紹校史館各展區的主要內容及設置。
第三部分:
第六段,說明參觀及查詢方法。
●實用小貼士
專題介紹
‧應用:就某些人、事、物等作專門介紹,一般以公眾作為對象。
‧要求:沒有特定的結構或風格要求,短小精悍,詳盡深入均可。
‧注意:宜內容詳實、語言精準、條理清晰。
■袁漢基:中學中文科教科書作者,曾任中學中文科主任,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文:袁漢基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5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