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解釋不戴口罩:市民或需感受我情緒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在多場記者會及立法會答問會期間除下口罩發言,昨日她出席行政會議前回應,除下口罩是經深思熟慮的做法,並非偶然,她說香港市民需清晰聽到特首向公眾傳遞的信息,甚或需要感受她的情緒。多名醫學界專家認為不戴口罩增加感染風險,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則認為,林太身為領袖應該是帶頭和示範角色,在任何場合對人說話都應戴口罩。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稱,若林太檢測陰性,同場其他人均有戴口罩,相信風險很低,但「唔戴口罩咁就唔係咁好」,並指專家及領袖要「以身作則」。
林鄭月娥昨日被問為何不戴口罩,她稱只在立法會及透過媒體向市民說話時不戴口罩,因為市民需清晰聽到特首向公眾傳遞的信息及感受其情緒,例如目前她為疫情憂慮,便不會輕鬆展現笑容。
建議特首戴口罩否? 張竹君:不評論
昨日疫情記者會,有傳媒問到「市民室內演講不戴口罩」的風險時,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室內公共地方暴露時間愈長,感染風險愈大,若身處室內,除了進食都應戴口罩。問到會否建議特首在記者會戴口罩,張竹君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人士情G。
林哲玄:記者會距離5米 可飛沫傳播
林哲玄認為,林太與記者會其他人最多只有4至5米距離,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播,他建議超過10分鐘的會面都應戴口罩。他說,當局難以完全確保在場人沒受感染,戴口罩可保護他人及自己。林哲玄又指,林太身為領袖應是帶頭和示範的角色,在任何場合與人說話都應戴口罩,並建議若不想戴口罩說話,可考慮對蚚飺Y見記者。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在「動態清零」下或做好防疫的內部會議,可有條件除口罩發言,但長時間的室內記者會內,未必可靠空氣稀釋病毒,不戴口罩說話不太理想,而病毒的傳播距離則視乎病毒排放量、空氣氣流及「彩數」。他說,講者和現場受眾都戴口罩,口罩的保護率才達到最高,「口罩成功保護到社區,因為人人都戴」。
另外,民主黨在本月14日至23日訪問逾600名市民,65%受訪者認為本港「應該」或「十分應該」就病毒共存策略研究或準備,較去年11月同類調查增加23個百分點。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表示,頻頻收緊社交距離限制市民生活,對香港不是好事,市民也不太可能無了期地等待不願打針的人。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