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篇章:〈店舖鄰居〉——西西

[2022.01.07] 發表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天下散文選Ⅲ 1970~2010大陸及海外》

【明報專訊】(第1段)這間店舖的名字叫醫館,舖位不寬,窄窄的邊門永遠緊閉。玻璃窗櫥裡祇放三件事物:一罈密封的藥酒,罈口露出麻繩和紅布;一座半身人體解剖模型,展示彩繪的腸臟和神經;吊著一具象牙色人體全身骨頭。

(第2段)經過店舖的小孩子都很害怕,哎呀、哎呀地叫,遠遠避開;也有大膽的孩子,湊近玻璃去看模型上突顯的眼球和赤裸的心。我每天在骷髏骨頭前面走過,看看竟也習慣,有時視而不見,有時有點觸目驚心。

(第3段)全身骨骼的模型,每一條骨頭完整無缺、毫無瑕疵,真是一副完美的骨骼。成年人依然擁有這麼健全的骨頭,怕不容易。你看,一根骨頭都沒碎裂,一節小小的骨刺也沒長,脊椎堅實穩固,手腳對稱均勻,連一枚牙齒也不缺不爛。

(第4段)一位服裝設計師說,設計衣服,要注意的不是布料和顏色,而是軀體。那麼,替一具骨骼設計服裝,又得注意什麼?來一件貼身窄衫吧,骨骼穿了,可以上舞台演三打白骨精,來一件寬闊黑斗篷吧,可以演英瑪褒曼「第七封印」中的死神。

(第5段)我不是透明人,無法看見自己的骨頭。皮膚是骨頭的衣服,衣服祇能粉飾外貌,不能改變本質。我是愈來愈覺得體內的骨頭天天在綵排一齣「骨頭解構演義」了。

(第6段)教堂使我想起的總是高聳的塔樓、鑲嵌的彩玻璃窗、以及門道上懸掛的花鈴。所以,我家對面也有禮拜堂,使我感到很詫異。附近一帶的樓房,樓上是住宅,底層是店舖,和店舖相連的二樓,是茶樓、超級市場和家具店;地面的店舖,面向大街那邊,都是麵包店、金舖、銀行、服裝店;背街的小巷這邊,全是修理汽車、賣鋁質零件、做木材的店,在這些店舖中間,竟有一座小小的禮拜堂。

(第7段)禮拜堂好像永遠不會打開門,有時看見一群年輕人從裡面出來,很快散去,彷彿這是校外課程上課的地方;大門外偶然掛起一條橫額,寫著佈道大會,也沒有引起特別的注意。禮拜堂旁邊那間海鮮店,大清早循例聚集了七、八名婦女,忙碌地剝蝦殼,揚散一片魚腥味。

(第8段)上菜市場時從禮拜堂門口經過,從寬闊的信箱縫中看進去,祇見十來行長椅,室內也有講台,還有黑板,看不見鋼琴。人們說,天使棲息的地方是教堂的塔樓,那麼,在這小小的禮拜堂裡,天使棲息在什麼地方?

(第9段)從信箱的縫隙朝裡面看,我當然看不見天使,但裡面也有吸引我的東西:一把椅子,椅背上穿了個明黃色的帆布椅套,椅套背後有兩個大口袋,每個口袋裡剛好放進一本厚厚的《聖經》。天使,原來就在這裡了。我決定也給我的椅子縫這樣的椅套,口袋裡也載滿福音。

(第10段)住宅樓宇底層的舖面,展散一個燈罩似的帆布簷篷,橘紅色,非常顯眼,篷沿還盪起波浪紋。我就奇怪了,咦,會是怎樣的店呢?從那歐陸風格的設計來看,我猜是咖啡館。可在這樣的地區,怎麼要開這麼漂亮的咖啡館?

(第11段)每天上菜市場,繞道過去看看店舖進展。樓宇的內容一點一點透明,從玻璃牆外看進去,果然看見餐桌餐椅,還有小酒吧、小花園。我想,這一下可好了,可以和朋友們到這裡來喝啤酒、喝咖啡,不用跑到老遠的地方,晚上又總找不到的士回家。

(第12段)店舖終於開張,原來住宅變成了旅舍,咖啡座的另一邊,是旅舍的接待大堂;象牙式的燈盞,配著桃紅的沙發,在黑夜中經過,彷彿裡面充滿許多異鄉情調。咖啡座並不對外開放,祇供入住的旅客用餐。

(第13段)的士司機的消息是靈通的,高掛「暫停載客」牌子的的士,都願意在旅舍門口停下來,我常常在那裡截到車子。我不是遊客,司機肯定不高興。運氣並非常常一邊倒,有時它站在司機那邊,有時站在我這邊。

(第14段)旅舍的開設,當然因為早一陣香港多了過客,賓館、酒店竟在偏僻的住宅區冒出來,它們的運氣怎樣呢?昨天經過咖啡座,玻璃牆上貼著廣告,歡迎街坊惠顧。

(第15段)祇需要三件生財設備,就可以開張做買賣的,大概得數街尾的廢紙收購店。店舖再簡陋也沒有了,完全不用裝修,連招牌也不過是一塊木板,用油漆髹上幾個大字就算。三件生財設備,分別擺放三處不同的位置,充分發揮了建築學上內部空間的逆向功能。

(第16段)一台巨大的壓紙機,放在店內;一座大型的磅秤,擺在店門口的行人道上;一輛大貨車,停泊在馬路旁邊。生意倒也興隆,小木板推車和大卡車,每天把貨源運來,所以店內到處積疊廢紙,門口一帶,像收割後的田間阡陌,堆滿大體積的壓縮紙團,用細鐵線葉緊緊紮牢。許多紙團已經運上了貨車。將來,它們會以不同的面貌在我們的四周再次出現,我們可知道它們的前生呢?

(第17段)店舖牆上釘著個鐵牌:收購五金。可店內堆積的金屬不多,廢紙堆中埋著破裂的風扇扇葉、塑膠的提籃,貼牆靠著生鏽的鐵閘。沒有人沿街喊叫收買爛銅爛鐵,垃圾收集站每天出現廢棄的家具和電器。城市富裕起來了,是嗎?

(第18段)佝僂的老婦,拖著一長串紙盒來了,這是她從超級市場、附近商店撿拾的廢物;流浪漢也來了,拋下一大袋用腳踩扁的汽水罐。總能換到一點錢。店裡的壓紙機嘎嘎響,這醜陋的店舖,做的是多麼美麗的事情。

(第19段)店內的冷氣很厲害,有的人說:舒服舒服;有的人說:好冷好冷。站在這間店內,每個人的感覺,每分每秒不一樣。說這是店,好像不大像,因為人們進來並沒有買什麼,既不買吃的穿的,也不買日用品。不過,人們又的確是進來買東西,他們要買的是錢,用錢買錢。這裡是一間銀行,賣錢買錢的地方。

(第20段)錢是什麼?錢是一幅地皮,錢是一幢樓房,錢是一輛汽車。錢是一碗飯,錢是一滴水。錢是一種氣味,錢是丁丁的聲音。錢是許多東西,又好像什麼都不是。在銀行裡面,錢是一疊紙幣,錢是熒光屏上賽跑的數目字。

(第21段)把孩子送了上保母車,到市場去買了菜,家庭主婦到銀行來了,手握存摺,看看熒光屏上的行情。總能在這裡碰上相熟的鄰居。誰還忙著搓麻將,還是到這裡來看數字的升降。又不用上班工作,多麼悠閒。一夜之間忽然富裕起來,在家裡說話的聲音也響亮些。

(第22段)銀行的隔鄰是一間金舖,買金飾送吊墜哩,誰家嫁女娶媳婦,不可錯失良機,趕快買些便宜的手飾。黃金的價值一直跌,我的財神金每兩虧蝕五百元,她說。還是到銀行來吧,外幣買賣多麼令人陶醉。波斯灣會不會打仗?什麼幣值會升降?站在銀行裡,仰頭細細思量。

(第23段)理髮店的名字現在叫做髮廊、沙龍、髮型屋等等,店面豔光四射,彷彿遊戲機中心。從玻璃牆外看進去,看見店舖的內容。貼牆的鏡子、七八張理髮的座椅、凳子、燈盞、年輕的理髮師、美容用品、熱帶物,琳琅滿目。

(第24段)在大街上來往的中年男子,他們也上這些理髮店去剪髮嗎?這些不燙頭髮、不轉變髮型、不頂著一頭濕彩華髮的大街上的中年男子,到什麼地方去理髮呢?也許,得走漫長的一哩路,才能找到一頭駱駝吧。和一群朋友坐在咖啡館裡就問:你們到什麼地方去理髮呢?古老而又傳統的理髮店還是有的,當你進去,他們先替你剪髮,剪完了才洗頭。剪過頭髮還給你搽爽身粉,這是十分古典的事情。一位朋友說,到理髮店去祇想把頭髮剪短,髮既剪完,他就離開;頭,可以自己回家洗。要剪的是頭髮,不是去接受儀式。

(第25段)是的是的,另外一位朋友說,在那些年輕人辦的理髮店裡,你一進去就洗頭,洗完了頭剪髮,剪完了再洗。總是問:要不要用護髮素,要不要用草酸?每一位理髮師都把自己當做藝術家,你的頭是他的雕塑品,他總是認為這樣這樣梳才好。你覺得很煩,你祇想把頭髮剪短一點。頭是你的,不是理髮師的。理髮師攻占你的髮,你奪回自己的頭。

——定稿於一九八九年九月

◆西西〈店舖鄰居〉(鍾怡雯、陳大為編《天下散文選Ⅲ 1970 ~ 2010大陸及海外》,天下文化出版、原載《聯合報》第四版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三日)

◆作者簡介

西西,原名張彥,畢業於葛量洪教育學院,曾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與研究。1953年開始發表創作,1966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單行本《東城故事》,著有詩集、散文、長短篇小說等,包括《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我城》、《飛氈》、《我的喬治亞》、《看房子》等。著作屢獲各地文學獎,近年曾獲紐曼華語文學獎及瑞典蟬文學獎。

●相關書籍

《天下散文選Ⅲ 1970~2010大陸及海外》

作者:樂黛雲等

主編:鍾怡雯、陳大為

出版:天下文化

簡介:收錄29名不同世代、文化背景作家的散文,從香港作家的生活隨筆、馬來西亞小說家的文化想像和地理書寫、新加坡詩人的詩化都市寓言,到中國散文名家對歷史的反思等,展現出豐富的人生閱歷與迥異的書寫風格。

顧問教師:黃慧琦

圖:資料圖片

鳴謝:西西

[語文同樂 第549期]

更多教育
陋巷日常:蘭姐
【明報專訊】蘭姐的皮膚是黑啡色的,那些黑啡色不是均勻柔順地散佈在皮膚,而是藏在面上、手上粗糙的紋理中,不知是在太陽下暴曬多少日子,才造成這樣... 詳情
範文天空:面對挫折  最重要的是AQ
【明報專訊】【柳宗元】(773 - 819) 字子厚,另稱柳河東、柳柳州,唐代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 他擅寫山水遊記,其中以... 詳情
【明報專訊】為什麼人生老是少樂多憂?因為我們背負着完不了的責任。責任添加了我們的憂慮,我們必須克盡己任才可得到快樂…… 君子言憂不言樂... 詳情
時事中文:建築藝術 空間美學
【明報專訊】談及藝術,繪畫、音樂、文學馬上略過在腦海,然而建築與前三者一樣,皆是「八大藝術」之一(其餘有舞蹈、雕塑、戲劇、電影)。繪畫以顏料... 詳情
【明報專訊】班門弄斧、厚此薄彼 杞人憂天、見異思遷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84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