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圖說:赤柱的戰爭痕[

[2021.12.15] 發表
警署現為餐廳及超級市場,超市為期3年的投標有效期已過,有工人正在裝修。
港英政府為興建赤柱炮台,曾向8戶原居民收地,並在附近興建8間紅磚屋作賠償,時至今天仍有居民居住。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大樓已被列為法定古蹟,曾是赤柱拘留營一部分。
美利樓的每一塊花崗石都是從中環原址重置到赤柱,與卜公碼頭構成赤柱海濱的一幅風景畫。
墳場在殖民地早期已存在,本為英國駐軍及其家屬的墓地。
赤柱軍人墳場位於赤柱黃麻角道,是香港最早期的墳場之一。

【明報專訊】赤柱自明清起已是軍事據點,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曾撰文指出,清代王崇熙主編的《新安縣志》有附圖標示赤柱是港島其中一個汛站(軍事駐地)。英軍1841年在上環水坑口登陸,佔據香港島,其時赤柱約有2000名居民,地理位置四通八達,英軍曾一度計劃將赤柱發展為管治中心,後來改到中環建城,赤柱只設軍營及警署,香港保衛戰期間,赤柱更是守軍最後堅守的陣地。。

//赤柱軍營和炮台/ 最後堡壘

1930年代末,中日戰事蔓延,港英政府為防範日軍進攻,駐港英軍在港島南部海岸興建多座炮台,包括舂坎角炮台、黃麻角炮台、博加拉炮台、赤柱炮台等。赤柱炮台於1937年建成,連同東海岸射擊指揮部也由魔鬼山遷到赤柱。1941年12月日軍攻港,香港保衛戰爆發,歷經十多日戰事,日軍最終攻到赤柱,英軍曾以赤柱炮台重擊日軍,令對方傷亡嚴重。1941年12月25日總督楊慕琦決定投降,惟當時防守赤柱的東旅指揮官華里士准將未確定消息真偽,赤柱戰事持續,翌日投降指令送達,該處的英軍才投降。經歷「三年零八個月」日據時期,1945年9月香港重光,英軍返回赤柱炮台駐守,赤柱其他3門海防炮後被拆除,只留下基座。1997年香港回歸後,赤柱軍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駐守。

//舊赤柱警署/ 戰略要點 軍警合用

2021年10月香港浸會大學推出以1941年香港保衛戰為主題的電子互動地圖,使用者可了解參戰部隊行軍路線,亦有資料庫簡介當時軍事建築、經歷戰役者的故事、日軍戰爭罪行等。負責開發地圖的浸大歷史系副教授鄺智文曾於訪問中表示,這場打了18日的戰爭影響戰後本地高官的政策取態,亦突顯香港在地區及國際的重要,盼互動地圖助中學教師教學,向學生講解保衛戰歷史。

保衛戰中重要建築非舊赤柱警署莫屬,警署於1859年建成,早期是港島最南端的前哨站,具重要戰略地位,因此常供警隊及英軍聯合使用。1941年日軍攻港,英軍以此作據點堅守鎮地。日佔期間,日軍曾徵用為分區總部,並加建殮房。戰後恢復為警署至1974年。

舊赤柱警署為本港現存最古老的警署,樓高兩層,灰白色的建築物正面外牆飾有柱廊,屋頂亦有煙囪及中式瓦頂,盡顯中西融合的特色。1984年警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至1991年,警署先後被用作多個政府部門的分區辦事處,現活化為餐廳及超級市場。

//聖士提反書院/ 大屠殺的傷痕

日軍攻港期間,建於1903年的聖士提反書院曾被英軍徵用為軍事醫院。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日軍殺害大樓內接受治療的軍人、醫護及部分師生,史稱「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其後被改為赤柱拘留營,有近千名戰俘囚居於校內,不少為銀行外籍高層等上流人士,日軍讓他們有限度「自治」,當時書院大樓中間的大禮堂(現為學校圖書館)會用以舉行宗教及娛樂活動。

今年8月離世的香港保衛戰老兵翟寶田,曾見證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他於2016年曾接受《明報》加西網訪問,憶述日軍入侵時只有16、17歲,因父親的關係加入香港聖約翰救傷隊,被分配入軍事支隊,派往柴灣山上的炮台駐守。日軍在柴灣登陸後,他所屬的部隊需翻越山嶺,徒步往石澳、大浪灣方向撤退。其間翟寶田被委派駕駛貨車將傷兵送往赤柱救治,他不知道軍事醫院設在聖士提反書院,錯往赤柱炮台。在香港守軍投降翌日,他接受最後一個任務,隨英籍長官到醫院巡視,看看是否有未斷氣的人需要援手,可是現場只有百多具死屍,軍人、醫護人員都被軍用刺刀捅死,女護士的衣服更被脫光。翟寶田表示,若他不是去錯赤柱炮台,可能已被殺。投降後,他與其他戰俘被日軍押往北角臨時戰俘營,3個月後轉往深水齙圊R營,最終由於他並非戰鬥兵,被關一年後獲釋,至1945年到廣州讀醫,1980年代移居加拿大,在當地行醫。

//赤柱軍人墳場/ 殉難者長眠地

又名「赤柱國殤紀念墳場」,是香港開埠初期其中一個軍人墳場,由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Commonwealth War Graves Commission)管理。墳場本為英國駐軍及其家屬之墓地,曾一度關閉。日軍佔領香港期間,在聖士提反書院拘留營內過身的人,便會葬在此處。墳場共葬了598名二戰死者,當中有「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殉難的軍人、醫護和學校師生,亦有被俘的平民和兒童。參觀時請保持寧靜,以示尊重。

文:陳威諾

圖:陳威諾、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546期]

更多教育
文言滿fun:讀錯字
【明報專訊】學習中文過程說易不易,同學總易混淆一些文字的寫法和讀音,如有人會把褐色念成「揭」色。人誰無過,讀錯字也是求學階段經常發生的事,只... 詳情
【明報專訊】1. B 2. A 3. B 4. B 5. A [語文同樂 第546期] 詳情
投稿園地:波子汽水
【明報專訊】文:張潔妮(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中四) 走在路上,我正低頭玩茪熅驉A腳邊突然滾來一顆波子,我剛想彎腰撿起,卻被人... 詳情
文字定格:也談市聲
【明報專訊】小思老師在《香港故事》的〈市聲〉曾經感嘆家常話、難忘的市聲一去不返,「香港故事,竟然欠缺真切聲音,倒不如無聲了。」 香港的家常話... 詳情
視聽之娛:蜘蛛俠重遇五敵
【明報專訊】提到超級英雄,緊接永恆族之後,輪到蜘蛛俠飛進大銀幕現身——《蜘蛛俠:不戰無歸》(Spider-Man : No Way Home...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