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納學生十大價值觀 教界憂「躺平」 教局文件促高中生「愛國愛港」 刪「尊重人權」「批判」字眼
【明報專訊】教育局公布供中小學採用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新增第10個首要價值觀「勤勞」,而在「香港經歷大規模社會動亂後」,必須加大力度推行國民教育。因應各價值觀,文件更新4個階段(初小、高中、初中、高中)學生的不同學習期望建議,涉及139個,當中增添建議如高中生要「愛國愛港」、不作違法行為等,舊有建議「尊重人權」、以「批判思維」認識祖國等字眼則被刪走。
守法「公民責任」 同理心「包容他人」
教育局長楊潤雄日前稱近來出現的「躺平主義」令人憂慮,預告發表新編訂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下稱架構)。局方昨公布在架構新增「勤勞」為第10個首要價值觀,文件無提及「躺平」。
局方2020年新增「守法」、「同理心」為首要價值觀,新文件進一步解釋「守法」是建立學生群體意識,明瞭遵守法規是公民基本責任;同理心是要包容他人的行為和想法,體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營造和諧關愛社會。
教局稱沒刪人權教育元素
「批判思維」改「慎思明辨」避誤解
新架構臚列4個學習階段於不同生活範疇對學生的學習期望。在中四至中六「社會、國家及世界」範疇有7項建議,比對舊有《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2008),增添「愛國愛港」及「遵守法規,不作違法行為,維護社會安定」,而舊架構的「認同『法治精神』和『尊重人權』對社會的重要」,在新架構則刪去「尊重人權」。舊架構稱以理性和批判思維認識祖國、以批判思維辦識社會議題等,新架構則沒有「批判思維」字眼(見表)。
教育局稱新架構沒刪去人權教育的學習元素,於各學習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期望,蘊含與人權教育相關內容,如於小一至小三階段提出應培育學生「認識在不同社群中,個人的角色、權利及責任,並學會尊重他人權利,實踐公民應有的責任」。局方又稱,課程發展議會的課程文件,例如公民與發展科的課程指引,已將「批判思維」改為慎思明辨,避免「批判」被誤解為批評。
校長稱別將勤力等同辛苦
教局:負面角度看可以是壓力
課程發展議會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委員、教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稱,「躺平」若滲入校園,後果很嚴重,指「學生要站起來,立志先能夠有所向上」,從學校角度要強化正向教育、要向上,「低欲望又如何向上?如何向上流?」
另一委員、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徐區懿華亦對躺平想法感憂心,希望跟學生探討什麼人生才是快樂,從而讓他們自己判斷、選擇過積極豐盛人生等,而學生若失去動力,下一步便陷入抑鬱。她解釋,加入「勤勞」是茞揪懋|現G及世界趨勢,香港於疫情下無變成百業蕭條,全靠港人努力不懈。
近月頻頻有學童輕生,有人認為學生學習壓力過大,被問到要求學生勤勞會否再添壓力,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稱,將勤勞放在負面角度看可以是壓力,但正面來看,中國人常說勤奮向上。她說,不能確保勤奮便能向上流,但要保持正向精神。
許振隆稱,勤是否代表很大壓力,相信是每人各有調適,反問「傭懶是否代表舒服、無壓力?值得我們深思」。他引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指「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稱不要將勤力等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