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血癌童急求骨髓 體弱化療未見效 醫生冀兩周內移植
【明報專訊】個性開朗、活潑外向的9歲女童沈珺妍(Charlotte)不幸罹患骨髓性白血病(血癌),經化療後病情無好轉,現正留醫啟德兒童醫院,醫生冀兩星期內可物色適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延續她的生命;其親友呼籲公眾捐血,並登記成為周邊血幹細胞及骨髓捐贈者。
8月高燒近兩周 驗血揭患癌
沈母的親友黃太昨表示,Charlotte一向無大病,但8月底突持續發高燒近兩周,其後前往驗血,當時結果顯示癌細胞指數極高,需馬上安排入兒童醫院,但第一次化療後,癌細胞指數無明顯下降;據醫生說法,化療不可做得太密,加上Charlotte身體太弱,擔心有任何感染,病情反覆的機率很高,建議找合適骨髓移植。
親友:女童母24小時守候 免出入病房增感染風險
黃太形容,沈母是「超級好媽媽」,自女兒出生後,9年間不敢約朋友晚飯,珍惜放工後回家陪女兒做功課和聊天的每一刻,得知女兒患病頓感晴天霹靂。黃太稱,為免出入病房令Charlotte受感染,沈母正24小時守候在病房,並將電話交託給她。黃太稱,Charlotte平時喜歡跳舞及唱歌,在學校亦有很多朋友,化療令她甩頭髮、身體非常虛弱,雖然她很想回校見同學、回家見飼養的貓,但亦乖巧地配合醫療程序。
捐周邊血幹細胞毋須全身麻醉
抽血250毫升即日出院
黃太前日在社交網站發文講述Charlotte的情G後,收到近百個短訊查詢,她說對公眾的感激難以言喻,但當中不少人誤以為周邊血幹細胞捐贈需全身麻醉或住院。根據紅字十會資料,有別於傳統的骨髓捐贈,周邊血幹細胞捐贈的過程與一般捐血相似,但在捐贈前3天需接受白血球生長激素注射,捐贈過程約需3至4小時,在手臂抽出約250毫升的周邊血液,捐贈者即日可出院回家休息,一般一至兩天內可回復正常。
黃太引述沈母稱,知道不可直接指明捐贈對象,但亦希望能夠透過其呼籲,協助其他有需要的小朋友。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李志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前或全無先兆,經治療後存活率約五至六成,部分患者初期化療效果不理想,便需骨髓移植,兄弟姊妹有四分之一機會與患者的白血球組織型完全琣X,如兄弟姊妹或捐贈者資料庫未有合適捐贈者,或情G非常緊急,近年亦可利用父母的半相合骨髓移植,移植後可用藥物抑制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