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逃逸53小時 李運強落網 警車護送伊院 醫局:病房保安未必即時做到好多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病毒確診昨回落至74宗,惟源頭不明比例連續3天超過三成。伊利沙伯醫院63歲確診男病人李運強於12月18日從隔離病房逃去,遭警方通緝,失蹤超過53小時後,昨晚終在旺角被警方緝獲。對於會否加強病房保安,醫管局指醫護需頻密進出病房,提升保安措施方面,「未必可以即時做到好多」。
市民報案發現 警穿保護衣封鎖搜索
警方昨晚10時許接獲報案,有市民稱於旺角豉油街與彌敦道交界發現李運強,警方趕赴現場搜索,於附近的上海街467號將李緝獲,並以封鎖線圍起,5、6名身穿全套保護裝備的警員駐守。現場所見,李身穿全身黑色衣物及口罩,於11時許被安排登上救護車,由警車護送前往伊院,由特別通道進入。
本港昨增74宗確診,包括4宗輸入,70宗本地及相關個案,包括25宗源頭不明,比例連續3日超過三成;另逾50宗初步確診。昨重症個案連續11日破百,共有131人,創第四波以來新高,昨增一名84歲婦離世,她是東華三院何玉清翠柳頤庭的院友,該院舍首名確診員工涉歌舞群組,累計3名院友去世。
朗豪坊診斷中心兩確診 一曾為染疫病人遞藥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旺角朗豪坊博思醫學診斷中心新增兩名30歲女員工(第8116宗及第8135宗)確診,兩人分別於12月17日及16日病發,最後上班日分別為患者病發當日(17日)及8日。
張表示,一名於12月3日氣促的男病人,氣促第5天(7日)到中心做電腦掃描,其間心跳加速,一名其後確診員工曾遞藥物給病人進食,病人服藥時短暫除口罩;患者服藥後到另一間房休息,另一確診員工是照顧者之一。張又說,當局8日公布該名男病人確診,診所職員知悉後檢測陰性,至第二次檢測陽性。曾與確診員工密切接觸,或照顧過病人的診所職員要檢疫。據衛生署資料,一名12月3日病發的66歲男曾到朗豪坊,至昨情况危殆。
病人曾除罩服藥 張竹君:時間短風險不高
被問到除口罩服藥的風險,張竹君表示,如除口罩時間短,感染風險不高,因此病人確診時沒有列醫護為密切接觸,但承認個別病人傳染性會較高。其中一名醫護知悉病人確診後,基於自己身體情况,9日起已沒上班仍確診,當局擔心其他照顧過患者的醫護都有暴露於病毒的風險,故安排檢疫。
至於醫護感染的途徑,張竹君表示不排除由病人傳染,但未能100%肯定,要分析病毒基因,但目前病毒「差不多」,難梳理流行病學關連。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未能判斷患者氣促是否與新冠病毒相關,還是病人本身疾病,故難以單純氣促叫患者到急症室。他稱防護裝備保護率並非100%,如病人曾除口罩要特別小心;就算病人沒除口罩,仍不能排除飛沫經口罩邊噴出從而感染醫護,或污染儀器造成交叉感染。梁認為,應全面檢視病人於電腦掃描時接觸的儀器,消毒前若有其他患者使用應追蹤,確認有否感染及擴散至家庭。
另外,明愛醫院急症室一名男護士初步確診,他在12月16日發燒,其後咳嗽,19日到明愛急症室求醫,檢測陽性。該護士最後上班日為12月13日,居住的大廈有確診者,工作期間亦接觸過確診病人,但當局沒進一步提供何時接觸患者的資料。一名病人服務助理列其他接觸者,需醫學觀察。
12?2抵港者最遲須今檢測
此外,政府要求於12月2日或之後抵港的6歲或以上人士,需在第19天或20天,於社區檢測中心接受強制檢測,換言之,12月2日抵港的人最遲要於今日檢測。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