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撥款8000萬元推行電動小巴試驗計劃,包括引入40輛電動小巴及建造充電設施,最快2023年測試。環保署副署長馮浩然表示,直接從外國引入電動車未必適合,該署已委託生產力促進局研究本地電動小巴及電池規格,以應付本港潮濕天氣及較長路程。初步傾向試驗綠色專線小巴,因可於站頭及交通交匯處安裝充電設施,預計今年找到合適生產商,至於試驗路線仍與業界商討。
政府昨就《財政預算案》相關措施舉行記者會,環境局長黃錦星表示,2020/21年度撥款逾100億元推行7個環保項目,當中3個與電動車有關,包括資助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試驗電動小巴及電動渡輪等。
石油氣小巴明年停產 轉電動契機
政府過去曾撥款試驗電動單層巴士、小巴及的士等,成效未如理想。黃錦星昨被問到如何避免「倒錢落海」,他說不同時期科技會有轉變,以往經驗會令局方對新計劃掌握得更好。他又說電動小巴會較傳統貴,但目前應聚焦技術研究。事實上,明年將是公共小巴轉用新能源的契機,唯一生產石油氣小巴的生產商明年停產,按政府時間表,最快到2023年才有電動小巴落地,3000多輛小巴或要轉用柴油。
車商:已購兩架 居民反對暫擱
香港汽車零部件工業協會永遠榮譽副會長、新能源汽車總經理鄒益華看準這個商機,去年從內地引入兩輛電動小巴,每輛售價90萬元以下,並與業界合作,原定計劃去年試運,行走九龍灣至鯉魚門路線,全程約5公里。
鄒益華說,兩輛小巴已通過運輸署測試,亦獲房屋署同意在鯉魚門h安裝充電座,但受居民反對,擔心加裝電力設施會有安全問題,暫時情G膠荂A兩輛車停泊在上水。他說電動小巴技術成熟,以其引入的小巴為例,快充只需半小時,可行走200公里,至於小巴在站頭排隊,向前移動時可繼續充電,不會有斷電問題。
譚文豪:應助建充電設施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指出,本港推廣電動車最大阻力來自充電設施不足,政府應積極協助業界。他又說,12個專用氣站的合約於2021至22年陸續到期,促政府為加氣站重新招標時要求營運者提供一定比例的充電裝置,推動小巴及的士等轉為電動。
另外,政府建議由2020/21年度,每年預留不少於3億元推行廢紙回收服務計劃,以保障回收業界約5000個就業機會。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稱,政府會公開招標聘請多個承辦商,透過資助及釐定最低回收價,希望回收更多優質廢紙。她說,現時市面廢紙回收價平均每公斤0.4至0.5元, 相信計劃釐定的回收價會高於市場價格。
明報記者
(2020/21財政預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