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魁的家是在高秉涵出生時的老房子上翻建的。在家堮鄐W,擺了滿滿一桌自己做的饅頭、花糕。「以前他經常說要回家過一次年,一直沒有體會在老家過年的味道。」高秉魁說。
在高秉魁的記憶堙A高秉涵母親宋書玉還曾在當時的報紙上登報尋人。「沒有在長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托馬斯.卡萊爾的這句話被高秉涵反覆吟詠。他一生所流的淚,所受的苦,魂牽夢繞的所在,是能夠回到家鄉見到母親。
高秉涵曾想過各種辦法聯繫母親。1979年8月,他前往西班牙,趁出席學術會議之機寫了封家信,信的地址和收信人是「山東菏澤西北35里路小高莊,宋書玉。」
那次會議有大陸代表與會,高秉涵想請他們轉交又不敢。「當時台灣當局要求我們『六不』,不接觸、不交流、不拍照......而且一起出去的人要你監視我,我監視你。」高秉涵回憶說。後來,這封信委託同學經由英國、美國寄到老家。
他在信中寫道:「娘,這麼幾十年,我還有毅力活荂A就是為了最後能見你一面。娘,你要等我活茼^來。」這封信,最終輾轉到了高秉魁手堙C「那時候收到的信就像現在的明信片,我感到很驚奇。他離開了30多年了,一直以為他沒了(死了)。」高秉魁說。
那時候,高秉魁也不知道宋書玉已經辭世,但他開始為高秉涵聯繫家人。彼時,高秉涵的姐姐弟弟均在外地工作,具體地址不詳。高秉魁通過給東北的同鄉寫信,最終聯繫到了高秉涵三姐,並把信轉交給了高秉涵的家人。
遺憾的是,就在高秉涵第一封家書輾轉寄達前,宋書玉已經逝世。第二年,高秉涵收到來自故鄉的第一封家書。他的大姐高秉潔在給他的信中說:「母親是睜茞晰走的,她雖然睜茞晰,但最後沒有看見自己的兒子。」
1991年,高秉涵第一次回到故鄉,跪在母親墳前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