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歷7個月反修例風波後,消息稱警方正研究引入電槍或網槍等新武備,認為可加快拘捕及減少疑犯反抗,減少警民受傷風險,其中引入電槍的可能較網槍高。路透社曾統計美國過去19年有最少1081人中警察電槍後死亡,外地有人因此心臟停頓,包括青少年。有人權組織擔憂電槍致命風險,並稱屬重大政策轉變,當局須諮詢。有泛民議員批評做法會令警民關係更雪上加霜。有工聯會議員則支持研究。
警方回覆,會考慮一切有助提升行動效能的方案,審視行動需要、檢視武力使用層次,適時引進適合裝備及措施,確保前線人員能在日益嚴峻的工作環境下專業地執行職務。警方稱依照既定政策、程序及守則採購合適裝備,會按行動需要對各地不同類型裝備進行市場調查和實際測試,確保採購的裝備符合安全標準。
亦探討引入網槍 指加快拘捕減受傷風險
警方消息人士表示,10多年前曾討論引入電槍,但當時議員擔心影響心臟及致命,經討論後警方放棄。他說旺角大衝突後警方已研究增加中短距離武備,有見近7個月情G,並被批評武備選擇不多,會探討引入中短距離武備,包括電槍及網槍,但沒時間表,研究屬初步階段。另一警方消息人士稱,引入電槍可能較高,警方已找供應商了解資料。被問是否現有武備有不足,他稱過去一段時間疑犯拒捕及反抗較以往嚴重,警方被批評警暴,經常是由於疑犯被按下仍拒捕或猛烈掙扎,警員無法落手銬,致要繼續以武力制服疑犯而造成警暴印象。他說電槍及網槍可令拘捕加快及減少反抗,減少雙方受傷風險。
據警方了解,美國、澳洲、新加坡及南韓等國家的警隊有用電槍,電槍發射後有兩支針頭擊進目標體內,利用電流刺激令人體肌肉收縮,失去活動能力。保安局長李家超昨沒正面回應,僅稱當局會支持任何令警方「更有效處理暴徒的暴力」及減低他人受傷風險的方法。
稱美部分城市電槍武備級數低於警棍
對於海外電槍執法死亡個案,消息人士說有國際資料指電槍造成死亡或嚴重受傷的風險是每100萬人有13.1人,在部分美國城巿,電槍武備級數低於警棍或等同胡椒噴霧。有資深警官認為,電槍可讓警員與目標保持距離,「不用埋身肉搏,但又達到目的」,有阻嚇作用;網槍尤其能針對持械者,較適合單對單而非大型示威場合,因為或誤捕他人。
民權觀察:重大政策轉變 憂日後濫用
民權觀察成員王浩賢表示,電槍為較低致命武器,但屬高層次武力級別,僅次實彈槍。他說警方已配備警棍、胡椒噴霧、實彈槍等選項,毋須再引入新武器,並稱電槍具風險,「殺人不見血」,外地有多宗致命個案,不應對兒童、孕婦、長者使用。他擔憂引入電槍後,以往可徒手控制或胡椒噴霧解決的情G「警員變成貪方便用電槍」。他認為此屬重大政策轉變,且日常執法用電槍,會面對市民,須諮詢公眾。
泛民:警民關係更差 建制:助減衝突
民主黨林卓廷強烈反對,認為在警民關係緊張時再加裝備,對解決問題是雪上加霜。工聯會陸頌雄稱近月催淚彈似乎較沒效用,亦對市民有影響,應開放研究更多武器選項,相信電槍有助執法並減少警民衝突。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