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互聯網科技仍未普及前,有社會學家已預示新的傳播科技不單影響我們的溝通方式,甚至會改變社會的組織形態。熟悉召車應用程式的新世代,對那些年的電召的士服務,也許會發出「黑人問號」。現今地球人的日常生活都在大大小小的數碼平台中穿梭,有傳播學者認為我們已生活在平台社會。火星庫向兩本近作取經,先談談平台社會的主要特徵,再介紹合作型平台(cooperative platform)的理念,讓我們一起想像,怎樣用平台推進社會改變。
◆火星百科
平台社會 是什麼?
根據傳播學者Josm van Dijck、Thomas Poell及Martijn de Waal的定義,平台社會(platform society)是指我們的社交和經濟活動愈來愈受演算法和大量數據引導,人類社會嵌入全球的網上平台生態系統(online platform ecosystem)。平台的功能在於組織或協調不同用家的互動,其最大特色是依靠程式控制(programmable),涉及技術、商業模式和用家行為三方面互動。平台有主次之分,一系列基建平台(infrastructural platform)佔據整個生態系統的核心位置,而絕大部分其他平台都建立在它們之上。為人熟悉的基建平台包括Google、facebook、Apple和Microsoft的應用程式和服務。
要了解平台社會怎樣運作,我們可以從三種平台機制說起。第一種是數據化,意思是網絡平台可將從前人們無法量化的範疇轉化為數據,不單包括十分精細的人口特徵,我們的行為傾向、互動細節等資料也可以詳細記錄為數據。
早年的研究認為,數據不過是網絡平台的副產品,可是當平台發展成熟,科技公司漸漸視數據為重要的資源,開拓不同種類的後設數據分析及其衍生產業。每當我們在平台上搜尋、分享、追蹤或是付費,有意無意留下數碼足印(digital footprint),我們日常生活的喜惡取捨變得無所遁形。
這則牽涉第二種平台機制:商品化(commoditization)。可能你曾有以下經驗:在網上搜尋過某些產品或娛樂資訊,轉眼間你瀏覽網頁及社交平台,或查看電子郵箱時竟然會出現類近的產品或服務廣告。這種內容策展(content curation)就是第三種機制。這邊廂,平台透過界面設計和演算法,可以過濾信息、辨識趨勢、誘發某些用家的網上行為,甚至影響用家的日常活動。那邊廂,用家怎樣跟其他用家交流,也影響某些內容和服務在平台的能見度。在用家的角度,策展機制似乎令平台變得個人化和更民主,我們不再依靠專家如傳媒代我們選擇想接收什麼內容。然而,有論者卻不同意這看法,指出人們仍然依靠權威,只不過信服的對象變為演算法,而我們大部分人對演算法的認識卻十分貧乏。
三種平台機制不單帶來新的經濟模式,還影響傳統產業和機構的運作,譬如學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場所,自家學習因網上平台變得更容易。平台也改變我們的政治文化和社會參與,譬如世界各地的選舉、大型公投,還有社會運動。我們可留意引發爭議的網上資訊為何傳播得那麼快、那麼廣,除了涉及心理因素,也不可忽略平台機制的運作方式。
■瞬間看地球
平台不「平」 合作型平台是出路?
雖然稱為「平台」,但平台之間不一定完全對等,用家可以是個人、民間組織、公營機構或私人企業。社交媒體剛面世時,有學者已擔心新的傳播平台未必帶來更民主、更多公民參與的網絡世界,反之新興平台會很快被資本收編而成為企業平台(corporate platform)。有見及此,世界各地有不少學者和公民社會組織致力提倡合作型平台(cooperative platform),以對抗將平台視為私人盈利工具的邏輯,建立更民主、更多元的平台社會。
本地學者邱林川和阮耀啟在近作《平台點合作》中,收錄一系列本地和外國合作型平台的實踐經驗,涵蓋城市交通、綠色社區生活、藝術共創和人力資源四個範疇。書中其中一個例子是Translate for Her平台。在香港,少數族裔因為政策措施等問題,學習中文困難重重,而語言隔閡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有見及此,Translate for Her 團隊就利用WhatsApp為香港的南亞裔婦女義務翻譯,助她們解決生活疑難,亦為南亞裔婦女提供社交及進修資訊,為她們充權(empowerment)。
正如兩名作者寫道,「要想『平台』與『合作』充分結合,就不能一切以數碼科技為依歸。我們更不應犯上迷信『科技決定論』的謬誤,忽視重構社會關係的重要其實更甚於線上平台技術的開發」。科技是促進還是減弱人文和社會關懷?這問題就讓各位地球人在實踐中驗證。
■延伸閱讀
(1) Josm van Dijck, Thomas Poell & Martijn de Waal (2018), The Platform Society: Public Values in a Connective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邱林川、阮耀啟主編(2018),《平台點合作》。香港:基道
文:鍾曉烽@火星媒體 Mars Media Academy
圖: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