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警察與示威者上周二(12日)在中文大學「二號橋」上演攻防戰,密集式發射催淚彈,激發各方人士齊守護中大。有中大生形容與外來人曾打造出烏托邦,後來聽到外來人欺負中大生的傳言、有感被奪權,加上雙方對守橋、校園、警察概念上的分歧,雙方漸行漸遠。
中大生與外來人原本打算上周四開會商討處理分歧問題,結果被中大校董鄭承隆的建議打斷,以致上周五撤離亦是各執一詞。有中大生形容撤離是解決分化的最好結果,往後再解釋和修復關係。
明報記者 羅嘉凝
中大校友及市民上周二晚趕到中大聲援學生,自此有一班街外人湧到中大,至上周五晚全部人撤離,中大校園昨日回復寧靜,記者訪問3名回校執拾雜物的中大生,分別化名阿斌、Carrie、Tom回顧過去的4日3夜。
街外人突倡「裝修」科學園
阿斌憶述上周二的二號橋之役,齊心抗警,形容上周三時校園像個烏托邦,「自由、共治、有飯吃」,但當晚在百萬大道的大會上,有前線示威者突提議翌日早上6時半去「裝修」科學園,他當時發現,前線每每是小隊已決定了某個行動,再問大家會否跟隨,而非與他們商量。
至周四,阿斌聽聞,街外人亂駕校內車輛撞到中大生、打爛校內玻璃、破實驗室門、在路上練習丟汽油彈,有中大生阻止,被罵「中大垃圾」,甚至有學生會成員被追打。這些雖不是他親眼目睹,他卻相信了。Tom更聽到有學生會學生被人以汽油彈威嚇,周四到宿舍時,有宿生表明不欲街外人入內。
雙方關係急轉直下,Tom說學生會欲平衡各方,決定周四晚開大會商討留守者紀律問題,未料中大新亞書院校董鄭承隆突拋出方案,要求留守者撤出二號橋,由議員看守,激烈討論兩個半小時;又聞麗坪路有防暴警,急急散會,原該討論的問題反而未有談及。
示威者開路換保區選 感被奪權
上周五凌晨3時示威者突稱舉行記者會,宣布容許吐露港公路南北各開一條行車線以換取政府承諾保區選,阿斌更有感被「騎劫」,覺得中大人被奪權,「前線話晒事,其實出入有時亦由非中大人查中大人」;當日中午回校,為的是勸走留守者,因他不希望中大「陪葬」,「不想中大生全撤,『棄城』給非中大生玩」。他到二號橋見僅不足40人,有人說人手不足欲撤離,亦有人覺得不能輕言棄守。
至當晚7時許,二橋人再討論去留,Carrie聽到前線有人要求學生會發聲明呼籲市民來中大,質問學生會代表有否打算為這場運動付出,又叫「你不如退莊」,同學無言以對。隨後有份輪班守「四條柱」(入口)的中大生到二橋,力陳傳聞校園有炸彈、大批急救員已撤離、校方不斷叫學生走,但仍有留守者決定堅守此戰略要點,Carrie見留守者兇惡,就拉走那名同學,「我怕他會被人打」。
學生:中大人視校園為家
外人視為戰略要地
Carrie認為街外人與她思想根本存在分歧,除了對二號橋無共識(另見稿)外,她覺得上周二後校方與警方應有協議,警方不會貿然硬闖中大,但示威者認為警察會隨時來犯。另外雙方對校園的概念亦有異,她將校園喻作教堂,應該要安全,「不攻打學校是war ethics,反之學校亦不應用作戰略據點」。
阿斌補充,在中大校園抗爭不同於街上抗爭,「始終街道不是任何人的家,但中大人視中大為家,我們不想中大校園成為戰場」;Tom亦認為,街外人將校園當作戰略要地多於是中大校園地方,這雙重性質定帶來張力。
最後全部人於上周五晚順利撤離,Carrie認為全因校內瀰漫一片「屠城」前的氣氛,當時校方宣布安排7時至9時有車載同學走,她與阿斌急急離開,臨走前見到二號橋上有人向橋下丟汽油彈,又聽到現場說有防暴警已落地。她形容撤走是分化最好的解決,往後可以文宣解釋及融和。
矢言不割席 汲取教訓改進
4日3夜發現原來雙方「相處難」,但3人均矢言不割席。阿斌稱即使有爭拗,亦知街外人有難處,而且街外人有好有壞,難一概而論,有些破壞亦是個別事件;Carrie形容是行動決策有矛盾,大家始終是手足;Tom說街外人要明白中大原有的生態並不容易,矛盾永遠都有,要汲取教訓改進,「不想發生的事已發生了,難道我割席就會無發生過嗎?」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