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暴尚未止息,社區對話未見成效,《禁蒙面法》更激起示威者新一輪武力升級,香港如電腦般「死機」,在漩渦中運轉不停。未來一段日子,香港何去何從?如何能重新啟動(Reboot)?本報每周一篇推出Reboot Hong Kong系列,專訪學界、社福界、政界、文化界等不同界別人士,另邀請一名本身是大學生的準記者參與訪問,從年輕人角度提問,為香港前路尋覓啟示。
明報編輯部
反修例示威中很多參加者都是年輕人,不少為學生。曾是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80後的麥嘉晉8月獲政府邀請到禮賓府出席「如何建構對話平台」會議,是會議當中最年輕的成員。他表示,回歸後在港成長的年輕人躁動不安有[可尋,不論是經濟出路、樓價或政制,「22年來上街上過、講又講過,但(政府)無回應過」,認為年輕人想「博一鋪」是正常;又反問政府,如果眼見年輕一代不安,要反思一直以來運行的模式是否遏制了他們的聲音?並建議政府不能再以過時的政策對待年輕人。
明報記者 林穎茵
Z世代心繫香港 擁強烈自主性
80後的麥嘉晉在大學時期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曾是由湯家驊創辦的智庫民主思路的聯席召集人,並於2016年參加立法會選舉,最終落敗;至今年6月,因與民主思路「在落實路線上的觀點和角度存在不能兼容的差異」,宣布退出。目前,麥嘉晉為發展城市農業科技的初創企業FarmacyHK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同時出任多個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
6月以來,年輕人走上街頭,前仆後繼。「因為這次風波,我聽了很多年輕人的聲音」,麥嘉晉表示,有資深經驗的政治人物未必明白年輕人心態,「上街的年輕人很多都是97後出生,他們的成長背景是回歸後的香港,對於香港有很深的感情,他們見到制度上的不公」。97後出生、「Z世代」的人自小與科技產物、網絡等一同成長,同時生活在虛擬及現實世界,享受「科技充權」,講求即時、迅速的反應,他們亦是有史以來教育普及程度最高的世代。
訴求被漠視22年 青年寧博一鋪求改革
政府口中向來「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何崩壞?麥嘉晉說,按照現行機制,不論是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22年來無法回應青年的期望,民生問題如樓價亦解決不到,「不少年輕人會憂慮2047,當香港『50年不變』到期時,不知會變成如何」,屆時他們正值壯年,香港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如果見到趨勢走不下去,你覺得他們會容忍溫水煮蛙到2047,還是現在『博一鋪』,以求一個改革的機會?」他認為,政府須檢討一直以來運行的管治模式是否遏制了年輕人聲音。
諮詢架構被動 易排除年輕聲音
身為「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計劃管理委員會」委員,麥嘉晉說,政府現時的諮詢架構中,委員多是「I don't know what I don't know」(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往往是被動式的「被諮詢」,而非真正主動出擊,就所熟悉的問題提出意見,如果諮詢組織所屬的決策部門不積極諮詢及聽取意見,「年輕的聲音便被排除於政策以外」。他認為,政府不能再以過時的政策對待年輕人,「這個世代的人有強烈自主性,政府要明白年輕人想要有聲音在體制之內」。他以馬來西亞設「青年與體育部」為例,其部長上任時年僅25歲,團隊也是30出頭,由年輕人主導,與政府其他決策部門同級同權,提出的政策會影響國家政策以及預算,真正為年輕人充權。
曾任職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的麥嘉晉又以商業管理類比,勸喻政府部門「要學識交出權力,過渡至新一代」,否則一直由前人佔據管理層,會令公司停滯不前,缺乏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