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拿大食品安全專家稱,氣候變化似乎正在令加拿大乃至全世界,有愈來愈多的人因為食源性疾病而生病,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洪水氾濫和海洋溫度上升。洪水將沙門氏菌、李斯特菌和大腸桿菌等污染物沖洗到農作物上;海洋溫度上升則使細菌在貝類中大量繁衍。
安省貴湖大學食品安全教授古德里奇(Lawrence Goodridge)表示:「隨茼a球變暖,氣溫上升,我估計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爆發。」
儘管沒有確切的數字將氣候變化與食源性疾病聯繫起來,但古德里奇追到愈來愈多兩者之間聯繫的例子。
例如去年在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颶風Florence造成了大面積洪水,導致農場的豬糞便四處流淌污染了農作物。該州政府不得不禁止洪災地區的農作物用於人類消費。
颶風之類的破壞性天氣事件,也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爆發,因為它們經常造成廣泛的停電,冰箱停止製冷,冷櫃內的食物也就會有大量細菌繁殖。
卑詩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加拉尼斯(Eleni Galanis)說,多年來海洋溫度的小幅上升,已導致卑詩省數百人患病。原因是隨荇洋變暖,弧菌細菌(Vibrio Bacteria)更容易在貽貝和牡蠣等貝類中繁殖和增長,導致卑詩省有更多的人因為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貝類而生病。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卑詩省最常見的細菌,它導致人類的腹瀉,這種腹瀉可能持續一周並導致脫水。
加拉尼斯說,在過去3年中,貝類行業已經實行了嚴格的限制,以遏制生病的人數。該行業現在測試弧菌,並監測貝類生長的水溫。
如果貝類有弧菌,則將其放在淡水缸中,由於它進食的方式,可以清除細菌,然後可以安全食用。
如果貝類公司發現水生動物生長的頂層水溫度太高,他們就會將貝類降低到更深、更涼的水域中,從而阻止細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