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坊間有人認為前線抗爭者「戀戰」,但認識一些前線抗爭者的陳祖為說,「我覺得他們好痛苦。他們返到屋企好痛苦,可能遭父母怪責,自己亦不敢講,但無朋友可以傾訴宣泄。(他們)會失眠,發夢亦會想起(抗爭)場面……暴力抗爭後好驚青,怕被人捉。(他們)在一個防人防己的環境下生活,其實好慘」。陳祖為慨嘆自己可以做的,只能提醒認識的抗爭者「小心點」,長遠要靠政府回應訴求,才可解決問題。被問到曾否上前線,他說有赴示威區觀察。 慨嘆前線「防人防己」下慘活 陳祖為是低調的溫和派學者,他曾在2014年的「雨傘運動」中擔任政府與學聯的中間人,鼓勵雙方對話,亦有勸喻學生退場。在反修例運動中,他積極參與各種聯署和發聲。外界或認為他變得激進,陳回應說信念無改,只是手法不同。他強調溫和派是相信多元價值,包括權威秩序、公義、人權等,面對衝突時要思考哪一樣比較重要、如何取捨,因此每次的判斷都會隨事情不同而相異。 他舉例說,雨傘運動是全面抗爭的開始,當時公民抗命主張和平非暴力,他憶述呼籲學生退場是憂慮長期佔領街道會失民心,因此希望他們轉用其他抗爭手法。但今次反修例運動有緊迫性,「被人踩到上心口,最重要的價值是急速地崩潰,連authority(權威)、order(秩序)和justice (公義)都失去了,你當然要攬番住一點東西。這叫defensive resistance(保衛式抗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