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周一起一連4天在北京召開,由於這類中央全會循例不對外界公開,外界要到明天(31日)下午會議閉幕後才能從官媒得知會議內容。外界對今次中全會的主要興趣集中在高層人事變動,而官方宣布會議議程中,並無提到一定會有人事異動。至於官方宣布的兩項議程,外界則關注較少,一來可能是無從關注,二來大概是語義艱澀,也關注不來。
官方宣布的四中全會主要議程有兩項,一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會作工作報告,二是討論《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政治局的報告是每次中央全會的慣常議程,涵蓋過去一年重要工作,從中美談判到香港修例風波,應都在報告中涉獵,其實最值得關注。但這類報告從不對外公開,最多會後泄露片言隻語,因而無從關注。
第二項議程是今次全會的戲肉,但一般人較難看懂,因為這涉及中共獨特的話語體系,僅精通中文亦難以理喻。
從字面看,國家治理體系,即一國政治制度;治理能力,即指執政者施政水準,兩者的現代化,無疑就是制度現代化。當年北京提出工業、農業、科技和國防「四個現代化」之時,就有人提出「第五個現代化」,即制度現代化問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曾感慨道:「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番話是對當時改革「摸茈衈Y過河」的最佳註釋。習近平上台前,對鄧這番話有了新解,想到2022年正是中共二十大之時,因此,在十八大報告中,首度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深化全面改革的決議中,將此作為改革的總目標。當時有輿論將此解讀為習近平任內將推動的政治體制改革。
但這個「習式政改」與海外輿論所期待的「第五個現代化」相去甚遠。首先,中共凌駕一切的領導體制更加強化而無絲毫放鬆,強調改革的正確方向,因此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前,加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限制詞,即制度現代化的方向,不是西方民主制度,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在做法上,與鄧式改革不同,習近平不再是「摸茈衈Y過河」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是強調「頂層設計」,注重建規立矩。隨茪什篣g濟實力、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共對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的自信心也在提升。
外界或可以中共權力鬥爭這一永琱變的主題看待四中全會。但另一視角是,北京視外部的圍攻謾罵,當作是中國崛起「苦其心志」、「餓其肌膚」的必經階段,旁觀者是該欽佩其意志堅定呢?還是該恥笑其活在平行時空呢?歷史自有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