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修圖文化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
.顧問教師: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主任 黃鳳鳴
◆學習目標
知識
•透過認識修圖文化的情G,了解修圖風氣盛行的原因及對青少年個人成長的影響
技能
•分析修圖背後的價值觀
•闡述修圖文化帶來的問題
•評估修圖文化的利弊
態度及價值觀
•認識自我,不盲從社會風氣或潮流
•抉擇前,先衡量該選擇的重要程度及影響
■資料回應題
◆1.資料A反映受訪的本地女性持什麼價值觀?
【解題】學生須利用概念詞準確指出行為背後的價值觀,而非只評論行為的對錯。學生可用「重視……」、「以……為重」或「認為……比……重要」等句式回應題目。
參考論點
資料A顯示不同年齡層的受訪女性皆在意自己的外表,反映她們重視外在美的價值觀。根據資料A,不論是16至24歲的青少年受訪者或25至34歲的成年受訪者,她們最不滿的身體部分也是「面形」,分別是41%及47%。而且,兩組女性受訪者對如鼻子、腰部及腿也有不滿之處。不同年齡層的本地女性對外表有極高要求,因而出現資料A中受訪者會對身體部分感到不滿。這種高度追求外表的行為,反映本地女性重視外在美的價值觀。
◆2.根據資料B及C,描述使用修圖軟件可能帶來的問題。
【解題】學生不應過分蚞巧饇暋D的成因,或把修圖文化直接當成問題,宜恰當運用資料佐證,概念化並描述使用修圖軟件引發的問題。
參考論點
心理發展
若過分依賴修圖軟件,依其建立的理想我與自觀我可能出現落差,對自己的滿意程度降低,造成自我評價負面的問題。心理學家羅傑斯(Carl Rogers)指出,當理想我與自觀我愈接近,個人對自己愈滿意,愈能肯定自我價值。過分依賴修圖軟件令人不期然想辦法隱藏缺點,期望與理想我拉近。正如資料B的學者提到修圖軟件讓人甚至拒絕照鏡看清自己真實的樣子。修圖未能拉近現實與理想自我的距離,可能令自我評價變得負面。
社交發展
依賴修圖換來網絡上的讚賞及關注,以建立網絡社交關係,可能造成價值觀扭曲的問題。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第四層為對自尊感的需求,即渴望獲得他人尊重和認同。為獲別人關注,人們不惜精心修改自拍照,有可能忽略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正如資料C提及個人的「瑕疵」被修改後,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頻繁使用修圖技術易讓人脫離現實,或只以外在美作審美標準等,容易扭曲正常人際關係的價值觀。
■延伸回應題
◆3.「修圖文化對青少年個人成長弊多於利」。你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解題】建立清晰的比較平台或準則後,可針對青少年個人成長的特質,從正反雙方評估修圖文化的影響,並重申立場。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上同意:
→ 妨礙正面價值觀的建立
修圖文化使青少年側重外在美,妨礙全面認識自我,可能令青少年自我形象扭曲和自信心受損,不利青少年個人成長。有人認為,修圖軟件讓青少年更了解自己的優點,有助建立正面自我概念。然而,正如資料B指出,部分修圖軟件用家會拒絕照鏡或細看正常照片的樣子,過分依賴修圖軟件,或令青少年無止境的追求完美外貌,不期然放大自己身體上的缺陷,妨礙建立正面價值觀。
→ 社交發展基礎薄弱
有青少年誤以為依賴美圖吸引關注就能擴闊社交圈子,忽略增進人際交往的溝通技巧,不利青少年個人成長。有意見認為修圖文化有助處於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年認識自我,上載修圖照片以開拓社交圈子,鞏固人際關係。然而,依賴修圖所發展的網絡社交關係與現實中的社會人際關係比較,前者基礎較薄弱,難以發展深厚友誼。如資料C指出,有網民用「照騙」揶揄過度修圖行為,若依賴美圖吸引關注,而不敢向朋友展示真實一面,這段關係缺乏互信,不利青少年與人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
很小程度上同意:
→ 建立自我形象
青少年或能透過修圖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有人認為青少年上載修圖至社交媒體,會令他們愈趨在意及介懷別人的評價,更以此判斷其自我價值。然而,青少年正處於自我認同不穩定的階段,資料A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四成受訪者最感不滿的身體部分為面形,而修圖正讓青少年修改瑕疵,提升自信。或許個人的關注點會落在外貌上,但青少年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藉修圖獲他人肯定,有助建立正面的自我概念。
→ 擴展社交網絡
修圖上載至社交媒體能幫助青少年擴展及鞏固社交關係。有人認為青少年沉迷修圖,誤以為依賴美圖吸引網民關注,就能擴闊社交圈子。其實,正如資料B所述,青少年把修圖後的照片上載至社交平台輔以不同的描述及說明,與同學、朋友及家人分享自己最新的狀G,此舉無疑有助青少年製造社交話題,幫助鞏固及拓展新的社交圈子。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91017BZ.doc
[通通識 第6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