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暑假轉眼已逝,本來懷蚇鳥臚葑’^校的你,被鄰桌以響亮的聲量說:「哇!你為什麼長胖了這麼多?」面對全班的眼光,這時若回應一句「我只是水腫,不是肥」,未免太過無力。善用以下「神回覆」,就能全方位反擊! ◆纖體主義 擴散了整個城市 如同疫症感染 謝安琪《姿色份子》(填詞:周博賢) 今時今日纖體廣告氾濫,主流社會鼓吹「瘦才是美」的觀念,同學「質疑」你的肥胖,可能源自這種既有印象。《姿色份子》的歌詞反思大眾的審美標準,指控這些「纖體主義」像疫症般,蔓延整座城市,導致人們「每個相貌也極似/全沒個性與自我的標誌」。不妨在班房中高唱這首歌,從而擺脫「倒模」,做回自己,接納多元審美。 #識唱鴾@齊唱(圖a)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北宋文學家蘇軾愛吃,相傳是「東坡肉」、「東坡豆腐」的發明者。但相比口腹之欲,他更重視個人品格。詩中以「竹」為雅士的象徵:「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雖然現在物質豐裕,我們未必需要在肉和竹之間二擇其一,但引用蘇軾的詩就能說明,外表肥瘦並不重要,反正「人瘦尚可肥」,內在的品行才真正值得關注。 #人肥尚可瘦(圖b) ◆世人把愛恨記憶算在帳簿中 我把陰冷月球收藏在肚子 袁兆昌〈月滿逾三十——農曆八月不減肥宣言〉 香港詩人袁兆昌以詩明志,宣言不減肥,訴說人們對於「肥胖」的誤解,並以自嘲的方式回應:「體胖不等於卑劣學生不明白/我說那是小兒,名字叫脂肪」。從詩題可見,當時作者正值三十歲,詩作就像是「個人肥胖史」的回顧,藉此反思人際關係的種種。如果下次被質疑為何長胖了卻又不減肥,不如背誦此詩,以幽默應對偏見。 #肥是一個減不掉的詞 #心廣自然體胖(圖c) ◆民以食為天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 楚漢相爭時期,漢高祖劉邦的謀士酈食其提醒劉邦「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與項羽對峙時若搶到糧食,形勢就定了一半。「民以食為天」即「老百姓的溫飽是首要之務」,流傳至今,可見歷代人民對「食」的關注。生於物質富裕年代的我們,更應好好珍惜食物。若被取笑長胖了,可向對方解釋,你其實是不惜付出長肉的代價,清空餐桌上的食物,免得浪費。 #食得晒先好嗌(圖d) 文:韓祺疇 圖:Deklofenak、kenzaza@iStockphoto、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88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