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初,它只是一道牆 不同顏色的便利貼,不同字[的留言,鋪貼在社區隧道、天橋、車站等,成為2019年香港夏天的風景。5年前佔領運動,它首次現身香港,在金鐘政府總部;5年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連儂牆(Lennon Wall)散落多區,供區內居民表達意見、抒發心聲、互相打氣等。 回溯連儂牆的「始祖」,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原本只是一道普通的牆。1980年代,以反戰、力爭和平而聞名的英國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成員約翰連儂(John Lennon)遇刺身亡,捷克人在牆上塗寫其歌詞與肖像,一為悼念,二為表達對捷克斯洛伐克共產政權的不滿。警察極力疰a連儂牆,但民眾一次又一次還原,後來業主乾脆開放牆壁任由大眾塗鴉,自此成為當地人民和平抗爭的象徵,亦為今天的景點。 連儂的安慰 約翰連儂少時叛逆,無心向學,不受教師所喜,只愛繪畫與音樂,如今天所謂「廢青」。長大後,他的歌曲成為不少人的心靈支柱:追求理想社會自覺太天真,可聽Imagine,你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遇到困難,哼唱Let It Be,盡力後便順其自然;恐懼未來,播放Tomorrow Never Knows,練習舉重若輕。 ■想一想,書寫的力量 習慣使用手機的我們,為何還會手寫字條,張貼於連儂牆? 文:蔡康琪 圖:蔡康琪、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88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