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陣今日再發起遊行,要求撤回修訂《逃犯條例》。近期各方就大型遊行參與人數的推算大有不同,以6月9日民陣遊行為例,民陣、警方和學者的計算,遊行人數由平均19.9萬至103萬人不等,當中民陣與警方的數字相差逾3倍(見表)。民陣稱派員從高點觀察,幾乎「逐個數」,直至遊行完結,而今日遊行的估算方式大致一樣。警方則稱一般是從高點觀察,點算某一時段在不同區域的聚集人數,從而作評估。
本月9日反修例遊行,民陣稱有103萬人參與,警方稱高峰期有24萬人。民陣副召集人梁穎敏回覆本報查詢稱,當日派人從高點觀察,每個位置多於一人負責,「差不多是逐個逐個數」。她透露,觀察點包括糖街、波斯富街和灣仔電腦城附近天橋,由於呼籲市民中途加入,故點人數後再將各位置的數據比較,故公布的數字已考慮市民中途加入的因素,強調不會將觀察點的遊行人數相加,得出總人數,「是按邏輯推算哪些數據最準確」。
梁穎敏:每10個就按點人數機
梁穎敏續稱,自己亦曾試過點人數,認為方法原始,自然會準確,「大概是每10個(遊行人士)就按點人數機……直至完結」。但她稱這無法點算遊行路線以外的遊行者,以9日為例,若選取駱克道就無法計算,「因此(遊行人數)應該是低估了,而不是高估」。她稱,今日遊行估算人數方式大致一樣,但未透露觀察點位置。
警方回應表示,過往派員於多個高點觀察,以及點算某一時段在不同區域所聚集人數,從而評估參與人數,強調只是一個粗略估計數字,旨在保障人群安全及維持人群秩序,若人數遠超場地所容,會按情G實施特別的人群管理措施疏導,而事實上有關數字只供內部參考,不會主動公開。
梁穎敏質疑警方計法,稱遊行隊伍的龍頭、中間、龍尾的人數可相差極遠,「某時段是什麼意思,最少人那刻計算?抑或最多人那刻?」
港大學者計算:6?9遊行約81至108萬人
另外,學者的計法亦各異。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許樹源9日親身參與了遊行,他稱當日2時許到維園集合,傍晚約6時出發,走了約兩小時才到金鐘,按他觀察,人流密度是每平方米3至4人,若只計算軒尼詩道,從維園走至金鐘約3000米,按Google地圖計算,該路闊約22.5米,總面積是6.75萬平方米。他稱,若大家不動,可站滿20.25萬至27萬人,但大家慢走,遊行長約8小時,假設兩小時走畢,即有4輪遊行者,合共約81萬至108萬人,因此逾百萬人遊行具科學性,若估計僅約20萬人參與,只是「當齯H企鰜蚼灟均v。
雷鼎鳴:或未考慮植樹問題
香港發展中心9日公布,科技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雷鼎鳴推算,人數介乎18.7萬至21.2萬,平均19.9萬。雷鼎鳴昨回覆稱,據他了解中心今日會再推算遊行人數,由於自己不在港,已建議中心留意有否市民選取遊行路線以外的街道,令推算方法更完善。他稱,9日因應後期軒尼詩道6線開通和行人路亦被佔而調整計算,將佔路總面積由3萬增至5萬平方米,又透過多張高空拍攝照片,推算人數密度是每平方米3.05人,並派員於幾個位置點算,「最可靠是灣仔(點算站),有人按(點人數)機,全程有15.3萬人走過,但未計中途走了和選取隔籬街道的人」。
雷鼎鳴認為,若100萬人參與,料數十小時才能完成遊行;若以兩小時步速推算而得出有4輪遊行者,或未考慮「植樹問題」,即犯了頭尾重複計算的錯誤,「8小時遊行應只有3個梯隊」。他又質疑當日9時許人數已疏落,不應全程以每平方米3、4人推算,「(每平方米)3個人是極擠迫」。
被問及有否考慮「植樹問題」,許樹源稱其推算已極保守,未包括駱克道和行人路情G,亦未考慮中途加入的因素。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