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科技教育對現今學生尤其重要,現時初中設有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亦稱電腦科),但有組織調查發現,大多學生輕看該科,在是否認同「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與其他科目同樣重要」一項,以10分滿分,平均得分4.72;學生完成初中電腦課程後,77%人自評對簡報製作可「簡易操作有關技術」;70%對雲端處理只屬「認識技術名稱」,均與大部分教師期望學生「應用技術至實際工作」有相當落差。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創研庫」,4至5月期間以學校和網上問卷,訪問本港101所中學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教師和59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研究亦訪問多名相關專家和學者,並參照英國、新加坡和澳洲等地推行有關教育的經驗。 簡報製作 77%懂簡易操作 研究結果顯示,受訪學生普遍否定「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與其他科目同樣重要」,以10分滿分,學生平均得分4.72,受訪教師則有7.68分。研究又發現,受訪教師普遍期望學生完成初中相關必修課程後,可應用至實際工作,但受訪學生大多稱只能「認識技術名稱」或「簡易操作有關技術」,反映預期效能與實際成效有落差。調查的11項資訊科技知識中,簡報製作(如PowerPoint)、雲端處理(如Google Drive)、多媒體製作(如Photoshop)、文字處理 (如Word及中文輸入法)、數據統計及整理 (如Excel),教師期望學生應用技術於實際工作,但學生自我評價只能簡易操作有關技術或認識技術的名稱。 半數教師稱課時少 青協倡佔兩節 另外,分別50.5%及53.5%受訪教師表示遇到「課時不足」、科技發展速度太快,課程難以緊貼社會現G更新的問題。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成員林惠業說,現時「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未有劃定最低課時比例,建議加設「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需佔課時最少5%(約137.5小時,即每周兩課節),以紓緩前線教師面對課時不足的壓力,以及強化相關教育在初中的地位。 另一成員吳志庭建議,局方參照澳洲等地經驗,把「資訊素養」列入為「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的指定組成部分,並佔相關課程課時最少10%。他說,「資訊素養」有助學生分辨網上真偽資訊、運用和整合資料,培育他們成為具操守的資訊科技使用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