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歷來上任時最年輕的華人天文台長岑智明,一直記茷e天文台長林超英跟他說的一句話:「要當一個『講人話』的台長。」講人話,意思是說的話大眾聽得明白。近年天文台在社交媒體上愈見活躍,並朝「講人話」的方向發展,帖文化繁為簡讓市民易於理解天文現象。岑智明在校記「星之約會」專訪中也非常「貼地」,不談天氣談人情,既講過去也講未來,讓校記共鳴連連。
文:校記葉津茗、陳臻恩、馬芷騫、葉倩怡;傳媒teen使 汪梓煒
圖:鄭惠霞
文字整理:鄭惠霞【文章經編輯刪節】
55歲的岑智明於1986年加入天文台,出任天文台長8年,似乎與天文結下不解緣。不過,他小時候從未想過加入天文台,當時他喜歡物理,一直以為天氣事宜是地理而不是物理問題,後來才知道天文台的工作與物理息息相關,便加入天文台工作。
母管教嚴厲 考第4被責
求學時期的岑智明成績優異,考試名次一直位列首5名,他形容母親比較嚴厲,有一次他考第4便被責備,笑說「我還記得,當時不會寫字就沒飯吃」。一直以來,岑媽媽經常督促他溫習、背書,很緊張他的成績,岑智明曾羨慕同學放學後可以去玩、踢足球等,相反他在母親管教下需回家溫習,很少參加課外活動,自覺錯過很多東西,例如音樂,「現在我仍喜歡去欣賞音樂會,聽CD(唱片)、古典音樂等,但以前因要讀書學習,少了很多(聽音樂會等)機會」。他更笑言:「以前我喜歡合唱(但沒機會加入合唱團),之後覺得錯失很多東西,例如識女仔的機會,因為我讀的是男校,而合唱團會與女校(學生)一起(唱)。」中學時期他因深近視及視網膜出血,一度影響視力,卻無阻他學習,「中三時我的近視有1000多度,視網膜也有個洞,要做手術,有幾年不時會出血,遮到眼睛,看不到書,當時讀書很辛苦」。隨後岑智明又笑了笑說:「奇怪的是,眼睛有問題那年,竟然考第一。」
愛與朋友「追風」 受中學老師啟蒙
岑智明憶述,兒時父親不時提及九大行星,他也會留意人類登陸月球的消息,全是與科學有關的東西,不過當時他從未想過到天文台工作,但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風」(指利用數據追蹤風暴消息)。他說:「知道有個風(熱帶氣旋)要來,我會看看天氣圖,預測明天是否需要上學。」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程介明曾在他的中學教授物理,介紹很多有趣的課外書給他,對他影響深遠,「發現物理幾好玩,不是只有很無聊抽象的概念,也毋須懂得很艱深的數學,已經可以了解宇宙,便喜歡上了物理」。
之後岑智明在香港大學主修物理,其間修讀由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教授大氣物理的課程,首次認識到物理與氣象的關係,學懂利用嚴謹的科學分析、推斷氣象變化。大學畢業後他面對兩個選擇——到海外進修物理或天文,或加入天文台當科學主任,最終岑智明選擇後者,開始他在天文台的工作。
天文台資訊被質疑 成「玩fb」契機
擔任天文台長8年來,岑智明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公眾質疑天文台的資訊是否可靠及準確,但有危便有機,公眾的質疑反而成了他開始「玩」社交媒體的契機。他印象最深刻是數年前一次寒流襲港,「當時我們(天文台對公眾)解釋得太直白,斷言香港不會下雪,結果引起公眾很大反應」,其時新界的氣溫比天文台預測低,引起公眾質疑天文台的氣象分析。後來他瀏覽社交媒體facebook(fb),發現有不少專頁提供氣象分析數據,而且更新速度很快,也有不少網民留意,於是他認為社交媒體也是發布消息的渠道之一,便嘗試在fb個人帳戶發表對氣象變化及預測的意見,「沒想過原來真的有公眾留意及回應,傳媒也會引用(其fb帳戶內容)刊登,網上討論區高登也有人轉載」。
對於各界反應,他思前想後,下定決心善用社交媒體,那次寒流後一年(2017年)天文台開設fb專頁,不時發布與氣象相關的趣味資訊、天文台動態等。至於個人帳戶,岑智明仍有繼續「玩」,他強調沒有小編代勞:「所有內容都是我處理的,真的是我個人帳戶」。當中的帖文,除了有天文台動態,也有其個人工作動態、與好友合照、分享其他範疇的文章等(例如最近留意到貝聿銘離世的消息,他在fb分享文章並寫上「向偉大建築師貝聿銘先生致敬」)。
有了社交媒體專頁,加上有趣的氣象短片,天文台形象愈見「貼地」,這也是近年岑智明的心願。他說有一次與林超英談及天文台的工作,當時對方跟他說,當台長要「講人話」,即要用大眾接受及明白的方式傳遞重要資訊,這句話對他影響甚深,一直想用簡單易明且有趣的方式吸引公眾留意天文台資訊、與物理氣象相關的知識。因此,天文台便透過fb、YouTube等社交平台,發布活潑簡單的文字及有趣短片(如「氣象冷知識」系列)。
天氣萬變 AI難取代人類
當上台長,會否是岑智明工作生涯的終點呢?他認為不是,「要不斷學習新事物,例如社交媒體對我來說也是新事物」。有校記問人工智能不斷發展,未來會否取代天文台長及一眾負責科學分析的工作人員?岑智明回應:「雖然人工智能可以預測一至兩個星期的天氣,但在真實情G中,卻不如人類反應快。電腦也不能做到與市民溝通、通知市民危險。另一方面,天氣存在不穩定性,無論電腦多快、科學多先進,都會有預測不到、天氣瞬間變化的情G。」他認為未來社會的發展不止集中數理分析,更在於人類的情感交流及溝通,「講人話」不是基礎,更是大趨勢。
■星之寄語
讚校記有預備 盼處事認真求真
天文台長岑智明:校記有預備,有些問題問得不錯,例如問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人類工作的影響。有心當校記的學生將來或有志做傳媒行業,希望他們能以嚴謹認真的態度處事,表達方式可以有趣,但不能因此而失去準確度,一如天文台的工作。
■校記感想
何凱彤
李求恩紀念中學,中四
這次是我首次以校記身分採訪。天文台對我來說算是神秘的地方,透過訪問,對天文台的認識增加不少,也明白想進入天文台工作不僅需要理性分析能力,也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及不斷學習的精神。
陳臻恩
拔萃女書院,中四
採訪前蒐集資料,得知天文台長岑智明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本已深感敬佩,訪問時更發現台長學識淵博之餘,待人十分親切。訪問期間,他提到天文台除了要處理科學數據等資料,更要善用不同媒介與市民溝通、聆聽大眾意見,令我發現天文台並非如部分人眼中般刻板及冷冰冰。
林穎茵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中四
本以為天文台長會較為嚴肅,剛好相反。因大眾平日不會有機會親身接觸到天文台長,是次訪問讓大家更了解他,例如他選擇到天文台工作的原因,以及小時候的事。
■傳媒人寄語
表現不俗 要改善訪問內容比例
前新聞工作者鄭萃雯:校記表現不錯,要改善之處是訪問的比例。如果將採訪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過去、現在、未來,三者比例略為不均,例如較集中講過去,訪問時最好每部分的比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