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協議2015年簽署後,許多跨國企業如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標緻雪鐵龍集團、雷諾,以及德國的西門子等,紛紛進駐伊朗準備大展拳腳,那股新氣象使長期備受經濟孤立的伊朗舉國雀躍。總統魯哈尼曾預測,伊朗將從外國銀行和公司注資1000億美元中受益。 不過,特朗普政府上台後推動重新制裁伊朗金融、石油出口、金屬買賣等,2018年5月8日退出核協議,一切又恢復到從前。外資相繼中止伊朗業務或撤離,連本土企業也難以維持,伊朗貨幣急劇貶值。 伊朗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該國平均通脹率是30.6%,而4月的最新通脹率達51.4%,食品、飲料、煙草這三大民生消費品價格,較去年大升85.3%。該國過去一年平均失業率是12%,失業人口逾326萬。儘管官方失業率數據傾向保守,但也是10年新高。 幣值跌通脹C 失業率10年新高 鑑於貨幣貶值的差價,批發商寧願放棄內銷而出口蔬菜肉食牟利,又引發國內糧食短缺、推高物價的連鎖效應。其中麵包因有政府補貼,本是伊朗最廉宜的基本食品,可是兩款最暢銷麵包現已賣至2萬里亞爾(約3.7港元)一個,高出官方定價3倍。政府2017年否決加價以來,麵包變得又薄又輕又劣質。民眾受食物缺乏、物價C升等經濟壓力,自2017年底已爆發一系列示威。伊朗最近禁止了出口多種糧食,也訂立了最低月薪為110美元。 42歲的阿里禮薩本來在標緻雪鐵龍集團工作,但如今他像許多人被裁走後就求職無門,靠失業保險金度日:「我的購買力減弱,生活受壓力,不再是中產,感覺可怕。」(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