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微軟公司月初在巴黎舉辦的「全球教育交流會」,雲集300多名教育代表交流創科教育心得。展覽重頭戲之一「學習市集」(Learning Marketplace),讓全球各地教師展現電子教學成果,其中3名香港教師代表亦有份參展「為港爭光」。有隨團的香港教師認為,本港在電子學習發展「毫不輸蝕」,惟教師「工作量重、課時緊張」成為負擔,局限思考創新教案空間。 港師大數據配積分卡 記學生進度 走入「學習市集」,恍如置身聯合國,有教師穿上民族服飾,為訪客送上特色食品、紀念品,芸芸攤位中見到白兔糖、陳皮梅,便是出自香港教師代表。 5名香港教師代表,其中3人參展,包括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體育科教師何亦橋。他展示在體育課運用「大數據」,記錄學生表現及學習進度,並設計體育活動「積分卡」,「學生在小息時間做運動可以『打卡』儲分,學校會定期檢視各班數據,了解學生運動是否足夠」。 外地教師電腦遊戲教城市發展 被問到意念從何啟發,何亦橋說是與同校IT教師交流而來。他形容,在市集「大開眼界」,舉例見到外地不少教師將科技教育結合不同學科,例如歷史、城市規劃等,例如用電腦遊戲Minecraft砌出「虛擬城市」,讓學生發揮設計未來20年的城市發展;另有外地教師用視頻平台「直播」,訪問親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親人,讓學生實時「採訪」,順帶學習歷史。 回看本地,這種教案在香港並不多見,是否香港創意不足?另一名隨團香港代表、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主席黃健威不認同,「或者說教師們未夠膽」,而「未夠膽」的原因,不少是來自課時、工作量的壓力,「設計一個教案,不單是在課堂進行,而課後亦要支援」,但本港中小學課程緊張,要追趕進度亦不容易,要由頭設計創新、互動教案,得花很大心力與時間。 嘆港忙追新科技 難思考發揮教具 近年政府雖在中小學力推科技教育,但因是校本形式,教案「百花齊放」。有隨團香港教師反映,這種彈性做法有好有壞,「可能造成學習差異,有人教得很深、有人淺」。該教師續說,「近年教具推陳出新,教師忙住追新科技,正如現在社會又變成講AI,但我們或者無足夠空間思考如何發揮好手中現有工具」。他說,做好創科教育不一定要追新,由舊工具能變出新教案,讓學生教得好才重要。 ■「學習市集」特色教案(圖) 明報記者 高卓怡 巴黎報道 (全球教育交流會系列之二?完)
|
|
|